第123章 争取宽松的环境

并汉 做梦中 3926 字 14天前

以家财资助曹操,使他得以顺利起兵。

一共募集五千余人。

曹操这才敢在陈留己吾县立帜讨逆。

曹操起兵进展迅速。

这给袁绍等人产生压力。

不是袁绍不想有所作为。

而是董卓给袁绍放了个钉子。

新任冀州牧韩馥的族叔正是新任大鸿胪韩融。

这天下没有族侄帮外人打族叔的道理。

韩融在朝,受董卓指令,让韩馥看住袁绍。

以冀州牧之位,看住渤海郡守。

这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韩馥派了几个州部从事监视袁绍。

让他无法起兵。

同样预测到乱局的还有荀彧。

他从守宫令改任亢父令。

但他不去上任。

反而召集荀氏族人避乱于密县西山。

荀彧告诉父老说:

“颍川是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兵锋先至。”

“密县虽然坚固,但无法抵御大难。”

“大家要赶紧找地方躲避。”

杨奉投降李傕、贾诩已近三个月。

但他并没有受到重用。

李傕让他驻守陕西南的陕陌。

远离关键位置。

这意思很明确。

你一边待着去。

杨奉当然知道。

这是因为他还在为董先保守秘密。

并不完整地回答贾诩的提问。

也不用心执行牛辅李傕交给的任务。

因此受到排挤也不稀奇。

虽然眼下物资匮乏。

杨奉心中还有希望。

觉得董先肯定会来救自己。

他们要做的便是忍辱负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这么久了。

怎么还不来呀!

再不来,也无法和追随自己的族人交代。

辽东局势也不容乐观。

先前王烈商贾自秽。

如今又有人受到迫害。

梁辰送来邮书。

邮书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公孙度把前河内郡守李敏父亲的墓冢给挖了。

还把棺椁给剖开,尸体给焚烧了。

并杀光了李敏的族人。

这一切只是因为李敏看不惯公孙度的行为。

这李敏带着儿子出海跑了。

乘坐的正是渤海营的船。

目前已经安排把他们保护起来了。

另一件是有扶余贵族余孽潜进辽东。

欲与辽东新任郡守公孙度结盟。

反攻扶余。

作为答谢,将会把扶余王的女儿嫁给公孙度。

并与公孙度建立同盟,两方同气连枝。

董先有些头疼。

好不容易安排了赵云等人清剿北境,就是想为南下创造有利的环境。

结果北方稍安,东北却不平。

看来只能让中军师沮授二进扶余了。

刚好试试改进后的燧发枪。

安排好沮授二进扶余的事。

董先忙里偷闲。

与蔡琰在门头农庄院子里陪妹妹董赦玩雪。

这时董固踏雪而来。

说是看守招贤石台的农庄佃户来报。

说有人自称是少主故友。

姓田,前来投奔。

董先还在想着是哪位故友。

董固提示。

光和五年。

右北平田氏。

消渴症。

当年约定弱冠相会。

哦,原来是田畴呀。

董先十分高兴。

他让董固安排宴席。

然后他整理妥当,要亲自出迎。

门头农庄招贤石台北方的驿道上。

田畴一行人兴高采烈。

为首者,年方弱冠。

身高七尺有余,相貌堂堂。

不是田畴又是谁呢?

他的边上,还有三人。

一人身高七尺七寸,美须髯。

还有一双长臂,身材魁梧。

此人正是东莱太史慈。

另外二人与田畴身高相当。

都是巾帻包头,一身布衣。

一人名叫邢颙,一人名叫刘政。

后面则是随行的奴婢及跟随的田氏族人。

一路走来。

总算感受到田畴口中灵丘的不一样。

他们都不敢相信。

沿街商铺,董氏货品,琳琅满目。

乡邑土着,游学士子,人来人往。

行人虽匆匆,但却无忧色。

深冬时节,还能这么热闹。

这种情形,以往可不常见。

尤其是在过了三九的北方。

不时还有身着铁甲的先锋部曲,沿路巡视。

遇到陌生脸孔,被会上前检查身籍名数,询问到灵丘的目的。

口气温和,似乎是在商量。

但威压之势让人不得不从。

但又让人感到莫名的安全。

他们见到灵丘的安静祥和。

与右北平及辽东的波涛汹涌形成鲜明对比。

“子泰,这个并州使君真的认识你?”

开口问话的是太史慈。

“子义兄,这并州使君董先,表字进贤,是我幼年相识的朋友。”

“当年畴陪母拜访灵丘李神医,谁曾想到,这李神医竟还要问小仙人。”

“刚开始畴还不知道谁是小仙人,后来听李神医介绍才知道这个小仙人就是灵丘董氏庶孙董先。”

“当时进贤火烧王庭,身受重伤未愈。”

“闻畴协母就诊,便带病坐堂。”

“欲辨畴母消渴之症,欲亲尝母溺。”

“畴当时便在心中立誓。此人必为吾之挚友。”

“后畴母病大好,离别之日,进贤更是亲送十八里。”

“时畴便与之立约,约定弱冠来投。”

“这些年,我们也时常有书信往来。”

田畴高兴地为太史慈解释,神情仿佛又回到光和五年那个春天。

众人听着田畴的介绍,仿佛置身于其中。

恍惚之后,刘政和邢颙有些不解:

“子泰不是说要见并州刺史吗?”

“怎么会带我们跑来灵丘呢?”

“要知道,这灵丘可是在冀州中山郡。”

田畴解释:

“这灵丘是我与进贤相识的地方,也是他的家乡。”

“他此时向朝廷请了休沐,正在灵丘。”

“他是个好客的人,应该很高兴见到你们。”

“他这里还有个桃山书院。内分文武。”

“文有前议郎蔡邕,武有北破鲜卑中郎将田晏。”

“二位担任祭酒已有十年。”

“对了前议郎蔡邕,深秋之时已受朝廷征辟。但留下了十年的心血。有上桃山你们便可见着。”

“现在的祭酒是前尚书卢植。师从古文经大儒马融。”

“另外,看到刚刚巡视的人没有。”

“他们身上的都是高碳钢铁鱼鳞甲,还有护心镜。”

“是进贤麾下百工堂所出。”

“当年进贤倡百工联合,设百工讲堂。”

“不间断地培养百工人才,格物致知,发展百工技术。”

“这些年很多董氏货品都是由百工堂发明创造的。”

“还有,你们看那边,就是那个石台。”

“名叫招贤石台,自认为有能力者,皆可上台。”

“要不,我们也去试试。”

“看看进贤要给我们安排什么样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