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这样做最为稳妥

并汉 做梦中 4553 字 14天前

并不是那么让人高兴。

比如张让和段圭。

他们被困宫中。

无计可施。

只好带着手中的王牌。

刘辩和刘协。

还有数十人。

一起步行逃走。

一行人从谷门出。

正巧见到黑山师部属正在搬运武库。

有来有往,每刻钟就有数百人之多。

张让、段圭和刘辩、刘协从未想过今天的谷门如此热闹。

而且所见之人,有着赤黄色执金吾缇骑着装的人,正在往来取水。

想必是为救火而去。

但还有更多的是穿着执戟营士这种普通服饰的人。

而且还有推着独轮车,挑着扁担,装满弓弩箭矢的人出入。

这让宦者们有些害怕。

他们知道执金吾丁原已经是何进的人。

而何进已经被宦者所杀。

这往来的人会不会是丁原正在武装前来增援的外部人马呢。

这意图很明显。

自然是要对付宦者啦。

所以张让、段圭等宦者不敢太引人注目。

只想低调通过。

他们有些忐忑。

这刘辩毕竟是天子。

着装就不一样。

虽然事出匆忙,并未带齐天子物品。

但被有心人看见,也是一眼就能认出异样的。

再说一行数十人,如此匆忙,怎么说也低调不起来。

很快的,他们的异常情况被王政安排维持秩序的人见着了。

他看见这数十人虽然穿着不凡。

但却很狼狈。

而且刻意低调。

不想惹事的样子。

完全没有贵人的仪态。

于是维持秩序的人壮着胆子,对着他们大呼小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让他们不要挡住取水救火的道路。

张让等宦者听了,连忙按照王政手下的指挥行事。

他们押着刘辩和刘协。

匆匆出了谷门。

守卫谷门的士卒,只知道谷城门候已经批准执金吾的行动。

并未收到有贵人经过的通知。

纵使见到张让、段圭这些人与常人表现不同。

虽心有疑虑。

但见王政的执金吾别部敢对人家大呼小叫。

于是也就不当回事了。

谁没事找事呀。

再说城内烟火四起。

谁想添乱呢?

万一走水救援不及时。

这执金吾把责任归到城门校尉这边。

那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给自己若来事端吗?

谷城门守卫们都不约而同,颇有默契地将视线转向一边。

队伍中的刘辩和刘协倒是想要示警求救。

但马上被张让和段圭一人一个,捂住口鼻。

刘辩十四,养在道观。

虽位处至尊。

但即位以来。

皆是唯母命是从。

可母亲何太后已从阁道跳下。

如今自己身边只有这些宦者。

自己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不敢声张。

但相对刘辩的软弱。

刘协就有上位者的气度。

他不愿就此屈从宦者的裹胁。

他想大喊,想手脚并用踢打宦者。

甚至还想咬捂住自己口鼻的手。

但无奈。

刘协只有九岁。

还是虚岁。

况且一直养在董太皇太后身边。

身贵位尊。

从来都是动口不动手。

又岂会遇到这等忤逆之举。

又如何与壮年的段圭相搏。

王政与杨凤。

张让与段圭。

两边人做的都是不可告人之事。

都在刻意躲避。

谁也不愿徒生事端。

刘辩与刘协。

谷城门守卫。

两边受制于人,都很无奈。

谁也无法改变结果。

就这样。

张让和段圭。

带着刘辩和刘协。

率领数十位宦者。

出了谷城门。

直奔小平津。

张让段圭这伙人过去没多久。

又有一伙人到来。

这便是尚书卢植和河南尹王允派遣的河南中部掾闵贡。

他们追踪到此,各有目的。

卢植自然是为了保护天子和皇家血脉。

但闵贡则是为了诛宦。

袁绍和袁术已经在雒阳城内展开。

这河南尹王允自然不能没有动作。

其它公卿大臣见到雒阳突发乱象。

赶紧各自回家,避免被兵祸波及。

以求自保。

所以他们并没有追上张让和段圭。

当卢植和闵贡经过谷城门。

两人自然也看出不同。

对于卢植来说。

这天子的去向比较重要。

所以他也没去多管。

而对于闵贡来说。

这诛宦大业比较重要。

况且人家执金吾行事。

连谷城门侯都不管了。

他又有何德何能,去多管闲事。

而王政自然也为自己的行为找好了借口。

一来,雒阳城中多处大火。

执金吾备水火,乃是职责所在。

二来,武库是执金吾下属。

武库若被烧毁,那也是要由执金吾负责。

所以为防武库被大火波及。

提前转移武库装备。

这也是个合理的解释。

王政传令执行任务的人。

大家统一口径。

以便被询问。

于是董氏集团的人马,继续忙碌着。

他们打着执金吾别部的旗号。

继续搬运武库。

雒阳城内。

奉车都尉董旻正与吴匡、张璋商议。

他们灭了车骑将军何苗。

如今正在探讨将来的归属。

董旻提议。

大将军何进已被宦者杀死。

骠骑将军董重入狱而死。

如今车骑将军何苗也被杀了。

朝廷还未立卫将军。

太尉刘虞也还未上任。

如此看来,前将军董卓成了朝廷最高武职。

投奔前将军董卓成了吴匡、张璋他们的唯一出路。

这样才能继续在名义上归属朝廷。

享受俸?。

董旻的这番话无懈可击。

于是吴匡、张璋等人即刻下去传令。

通知西园及雒阳各军。

归属前将军董卓节制。

录尚书事者,仅剩一人。

这人就是太傅袁隗。

董卓入京,已经符合他的预期。

如今他对董卓,并无恶意。

相反还有感激。

对董卓而言。

袁隗是举主。

董卓袁氏门生。

军权归属前将军董卓。

后将军袁隗并无异议。

面对军权的转移。

众人没有异议。

汉制,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

车骑将军、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四将军皆金紫,位次上卿。

所有将军皆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

因此眼下,前将军董卓,的确是最高武职。

有权接管军权。

小主,

有汉制的保障。

又有录尚书事袁隗的首肯。

雒阳京师诸军也开始表态。

首先是北军五营。

由北军中候监掌。

所属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

总兵力近四千人。

要知道北军五营直属天子。

是禁军战力的主要来源,是外出作战的主力。

位卑,仅有六百石。

但权重,直接听命于天子。

时值刘表任北军中候。

何进被诛,吴匡、袁术攻打禁中。

刘表未接天子诏令。

选择就地观望。

直到局势明朗。

大将军被杀。

天子流亡。

唯一剩下的录尚书事的太傅袁隗发话。

这刘表才听令行事。

也因此,让北军成为率先拥护董卓的人。

其次是九卿卫尉赵谟。

他麾下有南北宫卫士令、左右都侯、各宫门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