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汉话也是学了不少。
美酒下肚,这随从禁不住被吹捧。
反正对方是外族人,也不知道谁是谁。
带着吹牛的心态,就把事情泄露出来了。
檀柘得手,立刻通知褚燕。
褚燕得到檀柘消息。
马上写成邮书,让人分两路,一路急送雒阳董先,一路急送灵丘董固。
要危害少主一家子的性命。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董先接到邮书时,刚好正在办理返乡手续。
张光派遣的传递消息之人,也找上门来。
同样的话,两相印证。
这让董先更加焦急。
此时刚好以父丧为由,加快进度。
刘宽甚至还为他请假,保留郎位。
而刘洪最近正忙。
因为朝廷正在抓紧应对黄巾。
刘洪也外派到会稽当东部都尉。
所以只能分道扬镳。
公车征召的消息,传到灵丘。
桃山书院的夏育心动了。
这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还能进入官场的机会。
曾经他以为再也没有机会了。
所以当他在光和二年遇上董先时。
他期待董先能为他报三路出塞大败的仇。
为此,他尽心竭力,结合董先的想法,不遗余力地训练先锋部曲。
这几年来,最精锐的部曲几乎都是出自他的心血。
而先锋部曲也没辜负他。
硬生生地打出了四场胜仗。
而且在众人的谋划下,还火烧王庭,射杀了檀石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他没上一线。
但却与有荣焉。
如今机会又来了。
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他想再次重整旗鼓。
恢复恩帅前太尉段公的风采。
也为自己谋得一片天空。
于是夏育跟田晏商量。
但田晏因为手筋已断。
无法与夏育一样再上战场。
况且这些年来,他也想通了。
人生不过如此。
即使你做到像恩帅那样的三公之尊。
但也逃不过司隶校尉的狱卒。
阳球死了。
刘合死了。
陈球死了。
刘讷死了。
檀石槐也死了。
田晏也看开了。
仇都报了,在桃山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不香么?
生活上有奴婢照料。
工作上有众多学员可以使唤。
听说这趟益回来。
还创新一种泡酒。
用的就是桃花山上的桃花。
当时酒酿好后。
特地快马送给少主尝。
当时少主还作诗一首。
尤其是这句: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真是写出了自己的心态吗?
那些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田晏已经厌烦了。
他戎马半生,想要轻轻松松地过完下半生。
而这董先的桃花山,正是他的好归处。
田晏向夏育说明自己的心意。
夏育也能理解。
这两个数十年交情的老战友,各自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当晚,两人一夜未眠,抵足而谈,就像当年在军旅时一样。
他们从延熹二年,跟随恩帅段公追击八羌,两人先登悬索相引,取得罗亭大胜。
到建宁元年,跟随恩帅一日一夜二百余里,奔袭奢延泽,在落川令鲜水上,左右夹击,再胜。
当时可是追了整整三日三夜,脚上都起了老茧。
又从建宁二年,和恩帅平东羌的最后一战。
为围剿凡亭山,两人衔枚夜上西山,结营穿堑,与张恺在东西山合围东羌。
到熹平六年,没有恩帅相随,结果三路出塞大败。
两人从军吏、先登、司马、校尉、中郎将。
一路走来,最后以庶民收场。
就像梦一场。
真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田晏只能替夏育送行。
董固得知夏育要离开。
他知道董先一定会挽留。
于是也想了很多办法。
甚至请与王甫有怨的蔡邕出面。
但蔡邕也没办法。
看夏育心意已决。
董固没有办法。
只能好聚好散。
并把消息告诉董先。
董先得知,也很无奈。
这人要聚要散,又岂是冰鉴之眼可以得知的。
当年,甘宁、张合、徐晃、颜良、文丑等人,不也好吃好喝招待着吗?
不也变亮紫色了吗?
可是自己昏迷才多久。
他们就选择接受朝廷的任职。
如今夏育也一样。
他们有选择的权利。
大家结个善缘。
将来或许还有一起的机会。
三月谷雨三候。
董先终于办好手续,他离开雒阳之前,要办最后一件事。
就是解决唐周。
也是避免留下后患。
他将意思转告黄忠。
请他出手,远远地用猎弓射杀即可。
黄忠见董先直接了当,坦诚大方。
自己也痛快地答应了。
听说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等到了很好的照顾。
老婆跟益学做菜。
黄叙则全副武装跟着张机、李医匠、白歧一起培养青霉素。
他也听说唐周背刺的事。
朴素的观念告诉他。
背叛当奸细不是好人。
唐周从来没有想到。
他躲在史子眇的道观,竟然也会有杀身之祸。
其实只是在去的路上,根本还没到。
董先早已经通过高望,
查到唐周的落脚之处。
于是带着黄忠特意拐了一下。
埋伏在路上。
黄忠一箭解决了太平道叛徒。
弓用的是普通的猎弓,箭是普通的骨箭。
射完就走。
没有留下痕迹。
这下苦了准备跟踪董先一行人的刺客。
张光的族人按张光的意思。
派遣刺客,尾随董先。
但他们没想到,董先这个瓜儿子。
不按牌理出牌。
明明从北邙山直接到平县。
从平县过河,这才是最近的路嘛。
结果等来等去,他们总也等不到人。
但没办法,谁也不能确认董先已经走了呀。
没看见,只能继续在平县渡口等。
同样没有留下痕迹的还有南北水路农庄。
董富央求爷爷董畯和父亲董凯。
接受赵重请求。
在农庄设下和解宴席。
并请董建、莫瑶出席。
同时席间还邀请诸多董氏小宗家主。
共同见证。
赵重甚至提前把宴请所需的费用,送到董畯家中。
这让董畯无法拒绝。
于是腆着脸跟董建要求。
见是父亲出面。
小主,
董建也不好反驳。
于是想带莫瑶出席。
但莫瑶临近产期。
实在无法跟随。
董建只能安排好稳婆,并拜托关羽的老婆胡氏,照顾莫瑶。
他坚持自己要去赴宴。
董固见董建要出席赵重宴席。
便想让关羽跟着。
但董建不让。
并且有理有据。
说什么一来是去自己父亲的家中,能有什么危险。
二来是宾客都是父亲、兄长、族人,如果带上卫兵,便显得不够光明磊落。
三来家中主母快要生产,关羽留着保护生产,更加妥当。
关羽和董固听了,也觉得董建说得有理,便不再强求。
只是让董建要注意安全。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感应。
董建前脚刚出门。
后脚莫瑶便进入生产。
董固紧忙叫住董建。
但董建还是坚持前往。
或许这就是老天注定。
夜色降临。
南北水路农庄。
灯火通明。
堂屋内,人头攒动。
席上为首的是董畯和赵重。
左右两席则是董凯父子三人和董建。
而灵丘董氏小宗,早已接到董畯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