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不可能事必躬亲

并汉 做梦中 4622 字 14天前

不过也是杀得人头直落。

实在不行,自己快马北上,直入太行,也是可行的。

三月清明过后。

雒阳工师下令检查铜铁库、皮革牛筋库、兽角象牙库、羽毛箭杆库、油脂粘胶朱砂油漆库的物资质量。

要求不得混入次品。

就连房阿建也收到警告:

不要违背时令节气,不要制造过分奇巧的产品,以至于使天子产生讲奢侈图享受的念头。

董先听了,不由哑然失笑。

三月二十一日,辛未,大赦天下。

董先再次收到董固来信。

信中主要汇报这一个月的情况。

吕范、刘氏已经把家安在桃花山上。

并回丁卯营复职。

韩暨、娄圭已到桃山书院学习。

张机、黄忠夫人、黄叙已安置在门头农庄小院。

典韦和益协助照看。

第一批返家人员已经携亲属返回。

但愿意北上灵丘的人不多。

第二批返家人员已经出发。

随着董氏集团家属增多。

董固提议,根据意愿,把女性人手扩充到织纺团队、医药团队、餐饮团队。

这样在解决她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让她们对董氏集团有所了解。

太行山,褚燕也开始接收太平道送粮。

赀虏营已成,在戊辰营的带领下已入太行整编训练。

己巳营只招到二千人,正在嵬白山农庄边沿扎营。

之前让高柏悄悄打造的诸葛连弩也已送到灵丘各个重要基地。

并开始让先锋社成员先行试用。

已经安排人手,加强对重要基地、重要人员的安全保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董固的提议,董先自然赞成。

同时他还要求。

储备一些生活物资在港口码头。

到时送到珠崖儋州和高显县备用。

夏四月,雒阳大旱。

董先等不及董固来信。

便邮书让灵丘视情改种旱稻。

这种不需要频繁浇灌,适合旱季种植。

同时,还建议开建陂田,多样化养殖。

增加食物品种。

尽可能少受旱灾影响。

五月,董固来信,田丰已经携家北上桃山。

最后一批返乡人员已经出发。

各地府君日送灵丘的物资已经安排北上。

三百二十处避难土楼坞堡,已经完成三层。

最后一层正加紧修筑。

按要求,方州郡共一百二十三个单位。

每个单位组建一个部曲排,不到六千人已经完成。

每座避难土楼坞堡已经安排一个班进驻管理保卫。

董先让董固直接将这六千人整编为两个营。

以西北和东南为营号

营长和营教员暂由商团长担任。

西北营由赵峰任营长,莫逊任营教员。

东南营由祈干任营长,束显任营教员。

承担负责管理外郡避难土楼坞堡、物流安全保卫、接迎成员亲人、保护关键岗位人员和重要基础设施等任务。

既然土楼已完成三层,地窖部分已可以使用,部曲也已入驻。

董先让董固通知各地,抓紧把各综合场所的财产转移到避难坞堡的地窖中。

转移不了,就送到港口码头。

到时一并送给李渔、梁辰接收。

六月府君日。

董固再次来信。

去年商团商队户均销售八百钱。

上缴盈利一成三亿五千万钱。

另有一成盈利换成四十万石粮食和其它物资已经随北上人员运送到灵丘。

探亲人员已全部返回。

但其亲人只有一千余人愿意北上。

不想北上的人员,已全部落实到各郡的避难坞堡。

并建立门籍。

遇到危难时,他们可以按门籍入住。

己巳营已满编,正式进入训练。

赀虏营已进驻太行山。

由褚燕统一协调管理。

一百五十个太行山驻点。

每个驻点有一个排负责管理保护,并建设营地。

另外,从二月底起,太平道已运送粮食一千万石。

每个驻点先储粮万石,余粮运住灵丘。

边郡五营,联合南匈奴左部、栗籍部;乌桓代郡那楼部、修武卢部、普富卢部、能臣氐部,上谷乌桓难楼部、无臣氐部。

再次对塞垣外鲜卑进行联合劫掠。

乌桓和鲜卑可是世仇。

原本宁县以北都是乌桓世居的土地。

结果被鲜卑所占。

所以一听董先的先锋义从要出塞劫掠。

他们立刻派人参加。

反正在境外。

又是四胜鲜卑的先锋义从。

活好、口碑好,胜利有保障。

从此在塞垣以北,便形成以先锋义从为锋,南匈奴和乌桓为两翼的劫掠分队。

他们专挑弱小部落下手。

逐步蚕食,逐步驱赶,逐步削弱鲜卑在塞垣外的势力。

每次他们都能获鲜卑俘虏数十,牲畜上百。

俘虏虽然多是妇孺老弱,还有被解救的夏人。

但也为董先收获不少采矿的鲜卑俘虏和众多牲畜。

同时还为董先麾下单身部曲,结下不少孽缘。

黄叙病情稳定。

青霉素培养有所进展。

火石、石脂水、硝、硫,甘油、木炭粉储备充足。

钳工培养顺利。

已经基本能按图纸打磨钢制部件。

百工堂军备组打造的丈八长戈、大盾、复合弓、鸣镝箭已按每班三套配备。

正兵以上的护心镜、绑腿、食袋、防寒套装已配备到位。

只是随身的配剑和辅兵的装备还有欠缺。

回回炮和三弓床弩的技术人员已经派到商团商队。

这要感谢太平经项目顺利完成。

本来专注于太平经项目的太平道匠人可以转为军备组工作。

珠崖和儋州,在李渔的带领下,十五名奴婢已开始招募佃户,开荒种植水稻五千亩。

玄菟高显县,梁辰和五名奴婢还在适应北境天气。

他们雇佣了十名当地匠人,协助自己。

但如今也只挖了地窖储备物资,还建了带火炕、火墙的平房,准备猫冬生活。

还有今年各地举荐的人才。

西方商团长赵峰举荐天水薛夏。

原因是当地姜、阎、任、赵四大氏族排挤他。

但他不屈服。

这事让凉州商队长莫丑知道了。

按有能力都不甘屈于下的原则。

便向西方商团长赵峰禀告。

于是赵峰偷偷伸出橄榄枝。

送他到灵丘桃山学习。

东方商团长祈干举荐的是枣祗。

枣祗是颍川阳翟人。

对去年末董先在太学献给天子的冬季牡丹花很感兴趣。

他想知道董先是怎么弄的。

便四处问人。

小主,

得知董先在灵丘有个桃山书院。

里面也有讲农学。

于是便向颍川综合经营场所咨询北上学习的事。

当地的肆者急忙告诉豫州商队长莫午。

这莫午得知后,便告诉祈干,由他亲自安排北送灵丘。

南方商团长束显举荐的是南阳吕常。

从堵阳与董先分开,束显便回南阳平氏准备开采碱矿事宜。

招聘中吕常前来应聘。

束显看他孔武有力,于是便举荐他到灵丘学习。

最后是北方商团长莫逊。

他刚好去平城给平城营送物资。

营长赵云说是接到发小夏侯兰的信。

有意北上。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

有熟人介绍比较可靠的想法。

况且他也看得出董先对赵云的偏爱。

能让赵云欠自己一份人情,莫逊自然不会放过。

于是他就举荐了赵云的发小夏侯兰。

董固按之前做法,为四人填写简历,根据他们意愿,送入桃山书院。

有的学农,有的学经,有的进入先锋部典院校。

另外,由于资金材料保障充足到位。

十二港口发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