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这两边互相为难

并汉 做梦中 4610 字 21天前

并协助履行太平经项目剩余部分的运输。

另外,董先还让褚燕留意太平道未受召唤不得过太行的履约情况。

从光和元年对赌天下,接到印刷太平经项目起,到现在已经快五年了。

是时候提前做点准备!

丙寅营和戊辰营调走。

那么部署就要重新调整。

铁军的甲子营依然驻守甸子梁,训练骑兵和驯养马匹,负责太那水、可老水、刁源泉的安全。

强兵的乙丑营改驻嵬白山,接手褚燕丙寅营原先的业务,负责嵬白山太平道两万匠人的秩序。

黄龙的丁卯营则驻守董家沟,负责门头农庄、捕虎圈地、桃山书院、嘉牙亭农庄、常山关北驿道的安全。

并协助董武维护灵丘治安。

接下来董固提起董玉珠大疫期间病死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让董先心中一痛。

自从董建与灵丘董氏的公开决裂。

他们的联系就减少了。

最后一次正式的见面,竟是光和二年正旦,而且和以往不同,两人不同席。

当时董玉珠表情就怪怪的,自己也来不及解释。

那时董玉珠和自己都满十岁。

但董玉珠要入内宅学习妇礼。

而自己又忙于诸事。

从那时起,两人已经很少正式见面了。

想起这些,董先眼睛不由泛起泪光。

这最后一面竟然也见不到。

但祭拜却还是要去的。

于是董先让董固安排,要到董玉珠坟前。

三月清明,在董氏祖祭完成之后。

董先和董固按计划实施去祭拜董玉珠。

董玉珠坟前。

十分简陋。

一来她未及笄,二来又是女子。

所以凡事从简。

董先在董固的陪同下来到墓前。

可是在墓前的还有两人。

正是董玉珠的嫡亲兄弟。

董富和董利。

“竖子,你还敢来!”

董富一边作势欲扑,一边咬牙切齿怒吼。

董利连忙紧紧抱住。

董富已经十五岁了,身高七尺多。

董利也十四了,个子和嫡兄长一样高。

董先有些纳闷:

“二位嫡从兄长,为何我不能来?”

董富继续高声大骂:

“你为何不能来,玉珠妹妹高热数日不退,呓语全是你,你可知晓?”

“你为何早不来晚不来,现在才来?”

“你要知道,你若能早点醒来,玉珠妹妹便不会死!”

“偏偏她死了,你才醒来!能晚几天,等你醒了就有救了。”

“可是偏偏她死了”

“我恨不得用自己来换她一条命!”

“我和阿利就在边上,也被染上疫疠。”

“可偏偏我和阿利被治好了,那李医匠说是按你的方子治好的。”

“你为何不早点醒来?你为何不早点醒来!”

“你能治好的,为何不治?”

“你还我玉珠妹妹!”

董先听着董富语无伦次的控诉。

心中悲痛万分。

今生的记忆,知道这董玉珠与众不同。

不管自己如何,总会站在自己一边。

支持自己,鼓励自己。

但这说没了就没了。

董先怔怔地流下眼泪。

董富看着董先,大骂:

“你这竖子,别猫哭耗子了!”

“你给我走,玉珠妹妹不会想见到你的!”

“她走前,千念万念,都是希望你能醒来,不要有事!”

“可你,到了现在才来。”

“你没脸见她!”

“我不许你来见她!”

董利看着像发疯一样的哥哥。

知道这唯一的妹妹在哥哥心中的份量。

虽然董玉珠总是违逆董富的话,与董富唱反调。

但董富只会把怒气撒到董先身上。

从来也舍不得说妹妹一句重话。

董玉珠的死,被董富怪在董先头上。

这怒气,这怨恨,怕是不好化解了。

董先含着泪,啥也不说。

说啥也没用。

人已经走了。

生前没有好好对待。

死后又有什么用呢?

总之是自己忽视了。

以为玉珠姊姊到了内宅,一切就按部就班。

没有自己啥事了。

谁知道这大疫居然夺去了一个自己内心的那丝柔软。

在病榻上躺了三个多月。

身影更加削瘦。

如今更是摇摇欲坠。

董固上前搀扶。

两人踉踉跄跄离开了董玉珠的坟。

只留下董富继续在后边指指点点,骂骂咧咧!

回到土楼的董先把自己关在屋里。

他想静静。

小秘蔡琰静静守在门外。

她从来没有见过董先这么伤心。

以至于自己也很想跟着哭。

但她又不知道怎么办。

只是单纯地想着。

如果小哥哥想找人说话。

自己就在身边。

董建和莫瑶也无能为力。

看着董先为董玉珠之死而悲伤。

他们自然知道每当董先被欺负时,总是董玉珠在一边支持。

也能明白醒来的董先有多懊悔。

早点醒来便能救下。

可偏偏晚了几天。

大疫,带走的不仅仅是董玉珠的性命。

还有许劭兄长许虔,谏议大夫何休。

因为大疫而起的谣言,更是影响众多的人。

刘宏听到疫后的谣言,便下诏:

让各位公卿根据谣言,来检举那些为害百姓的刺史和郡守。

时任太尉许戫和司空张济,他们收受贿赂,听从张让、赵忠等宦者的指示。

对那些宦者子弟或门客,尽管有贪赃枉法、声名狼藉之实,但却全不过问。

反而却没有依据地检举了边远郡县,有政绩的官员二十六人。

这时身为司徒的陈耽上书说:

这次检举,都在包庇私党,正所谓放走鸱枭,而囚禁凤凰。

而身为议郎的曹操也跟随上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曾经窦武也很正直,却遭到陷害,朝廷上有些奸臣,让好人被排挤。

奏章上言辞恳切。

但刘宏听不进去。

三月上巳。

灵丘诸水畔。

邑民结伴戏水踏春。

另外也为相看另一半。

在屋内郁闷了十几天的董先在小秘蔡琰强烈的要求下,也走出小屋。

一个近七尺身高,一个不足六尺。

两人都纤细瘦弱。

在阳光下,拉出两道细长的身影。

蔡琰也不知该如何劝解董先。

两人一路无语。

戊辰营的副营长典韦和成、武远远跟随在他们的后边,保护营长董先安全。

蔡琰早就接到父亲蔡邕让人传来的口信。

说是今年桃花山上桃花盛开之时。

桃山书院就可正式开院。

书院有为他这个祭酒设的精舍。

还内有奴婢服侍,外有魏劭、李义和众多孤儿协助。

到时让蔡琰回到老父亲身边,以免耽误学业。

蔡琰一直以董先伤重未愈为由推拖。

但她也知道,随着自己十岁的到来。

要离开董先身边的日子也一天一天临近。

蔡琰有些担心。

担心董先走不出对董玉珠之死的悲痛。

蔡琰对董先有着复杂的感情。

那是起于光和二年冬,汪陶县外的那个无名小邑。

当时鲜卑骑兵在他们面前连杀数人。

鲜血与一路的鞭打,让蔡琰没了安全感。

哪怕是父亲蔡邕也给不了。

是董先带人搭救了她们。

从董先出现在她面前的那一刻。

这个小哥哥便是她心目中的神。

不为别的,只为他能救她。

随后董先更是带着他们躲进莫氏坞壁。

并在坞壁抗击鲜卑。

繁畤城下大捷后,便跟随董先来到灵丘。

生活在董先母亲莫瑶身边。

董先还为自己起了外号小秘。

那些能在董先身边的日子,是充满安全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