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千里迢迢去赴约

并汉 做梦中 4357 字 14天前

§0053§ 千里迢迢去赴约

《世说新语》:……昔日,董阿虎应沮公之约北上平城。值鲜卑寇掠,私属劝阻。董阿虎云:名以出信,信以行义,信以守器,节以诚着。子路之言,季布之诺,吴起不食,尾生抱柱。义之所助,信以结人。……

十月,毕圭苑如期完工。

刘宏迫不及待要去看看。

他穿黑色的衣服,佩黑色的饰玉,乘黑色的车,驾黑色的马,坐着插着绘有黑龙旗子的车,来到新建的毕圭苑。

但却完全不顾这时需要住在北向明堂左侧室的要求。

坚持要享受一把新事物。

天气已经有点凉了。

刘宏让人开了火墙,点了火炕。

还让人用了蜂窝煤炉。

果然如莫辰上报的那样。

屋内温暖如春。

看着琉璃瓦片。

还有窗棂上镶嵌的琉璃板。

这其实还蛮费工夫的。

因为需要把融化的琉璃液倒在加热的铅板之上。

然后让琉璃液慢慢冷却。

这样才能形成表面比较平整的琉璃板。

好在董先家的矿多。

凭着冰鉴之眼带给他的超强记忆。

灵丘那一小片地方已经不在他的眼中。

因为已经基本被他占了。

二万多的太平道匠人不用白不用。

还可以用八年多呢。

这也是刘宏要付出五千万钱的原因之一。

毕圭苑外墙全部用水泥抹平。

墙上还有请画工用漆涂绘的山水画卷。

何氏陪同看了这毕圭苑。

心里也很满意。

如今就等黄道吉日。

自己将如愿以偿登上后位!

服侍辩儿的尚药监小黄门,果然还是有两把刷子。

这事他办得妥贴。

深得吾的心意!

立冬二候。

今年秋收,董固上报。

门头农庄和嘉牙亭农庄,扣完给佃户的口粮外。

九千亩良田入库了近二万石。

亩产二石五斗了。

除了这四百多的农庄佃户,六百百工堂外。

眼下董家沟多了上千游侠。

加上五个连的先锋部曲,一百多名本部商贾管理团队。

一千奴婢和四百孤儿。

另外还有蔡邕、田晏、夏育这样的门客。

近四千五百人的规模。

一年下来就要消耗二万二千五百石的粮食。

如果再扣除两季的种子,不过只养活一半人。

这就是灵丘的实际情况。

人多这粮食用得就比较快。

但董先对粮食的执着却是让董固都不敢恭维。

今年商团商队另一成一亿五千万钱的货物中。

就有四十万石的粮食。

一石运到灵丘要三百钱。

要知道在冀州产地,这一石才六十钱。

在豫州荆州一石才四十钱。

这比在灵丘买一石二百钱还贵。

但没办法。

主要都花在物流费用上了。

但董先还说不够。

明年要把粮食增加到一百万石。

他这咋不上天呢?

这四十万石粮食就花了一亿二千万钱了。

这一百万石,如果明年粮价不变的话,就要花三亿钱。

这就相当于拿盈利两成来买粮食了。

听说百工堂的加强版独轮车一车可运十石。

希望快快推广。

不然这运费,可不得了。

人手也不够。

不过担心归担心,董固还是要接受董先命令,与北方商团长莫逊联系。

在繁畤莫氏坞壁腾出一些位置。

董先害怕和连报复。

所以想让董固安排。

先让粮草和辄重先行。

冬季之约。

董先可没忘。

应平城令沮授之约,北上。

当时在场的还有并州刺史董卓、雁门郡守窦统、度辽营别部司马丁原。

这应该是得到他们的授意。

只是由沮授开口。

要不然一个平城令,又没有军事权力。

怎么敢开口让人率部曲赴约?

自从三路出塞大败。

三四万的军队。

只回来不到两成。

朝廷人员、马匹损失很大。

这时让豪右部曲充当抵抗鲜卑的排头兵。

加上由朝廷主导。

这就是董卓、窦统他们高明的地方。

他是刺史、郡守,他觉得没问题。

其他人又怎么会觉得有问题呢?!

但对董先来说。

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他见秋收已完,便想准备北上。

如果决定北上,那么还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

比如百工堂的军备任务完成了没?

比如先锋部曲能不能适应新装备?

比如遇到装备问题怎么办?

比如游侠、部曲途中生病受伤怎么办?

最主要的是,让谁去?怎么去?

心中有了定数。

董先便着手准备。

先向百工堂询问,相里器来报。

军备已基本完成。

得益于之前的物资储备。

和太平道匠人的提前工作。

比如伐木后,会顺便把木头干燥处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后按一定规格初步加工。

比如弓弦还可以用蚕丝替代,这是董先根据《天工开物》中给予的提示。

还有皮革,有莫逊的支持,再加各地的收集。

各种皮的用法不同。

但都提前鞣制好了。

实在不行,还可以买。

比如猎弓、箭矢、大盾等。

反正按百工堂要求的尺寸供货就行。

粮草、装备都有了。

董先让成和武传讯通知。

召集先锋部曲院校夏育和田晏,以及先锋部曲连管理团队以上的人员到门头农庄开会。

一人到桃花山上。

一人到董家沟内。

“要北上了!连长,一定要争取带我们去!听说去年去打仗的人,回来年终红包都多了五倍。”

“连长一定要带我们去呀。老子憋了这么久,就是为了打鲜卑!”

“连教员,我一定要去,为死在繁畤的兄弟报仇!”

众人请战声不断。

但大家也知道,这灵丘总还需要人留下保护少主的后方安全。

这样才能让前方拼搏的兄弟安心。

少主不是说得好:

前方杀敌是立功,后方坚守同样有功。

有没后方的稳定,就没有前方的胜利。

没忘记约定的还有侍御史田丰。

去年与董先并肩作战。

今年还想看看,并学习算盘!

于是他向御史中丞韩馥和举主陈耽请假。

争取百天之内归来!

五天后。

门头农庄董先小院,人满为患。

做为辰连连长的董先,让自己的连教员张阿雷作为自己的传声筒。

董先如同他爷爷一样。

站在院中的石磨上。

双手一压。

“快安静,少主要说话了!”

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诸位,今天让大家到这里,主要是北上赴约的问题!”

“这次北上,有新装备,所以百工堂大匠派石子跟随。”

石子便是百工堂大匠石头的儿子。

子承父业,又加在在百工讲堂学习。

如今也能独当一面。

“李医匠也安排白歧率十五名李氏药铺弟子跟随保障。”

众人听了,知道这是繁畤之战后遗症。

战后创伤后遗症。

简单说是,当时董先自己都要亲自动手、指导救治伤员。

这十有八九是董先要求的。

“在你们来之前,我与先锋部曲院校左右祭酒讨论过。”

“也向关羽和高顺了解董家沟游侠的情况。”

“也问了一下苌连长他们训练和编组的效果。”

“他们是凭着一腔热血义气,跟随我们北上的侠义之人。”

“我们应予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