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一下子还没想好怎么做,于是问:
“子良兄,这典韦为何要找我?”
左子良这才想起话还没说完:
“少主,这典韦说,他听朋友说,你号召北上抗击鲜卑。他想当大侠,所以想北上!”
董先好像下了很大决心:
“子良兄,你先把这人看押起来,不要让他乱走动。平常好吃好喝与游侠一样。”
“另外让董县尉写一封捕获文书,但不填日期,也不公开,将来备用。”
没过几天,董武来找董先。
他实在想不清楚董先让左子良传话里的意思。
董武人还没进屋,声音就传过来了:
“阿虎,你让左教员传的话是什么意思呀?”
董先听了,赶紧起身:
“叔父,不好意思,最近正在为养马一事发愁,不知养在哪里比较好,所以忘了这事。”
董武一脸不屑,说道:
“阿虎,养马还不简单。可老水往东,有一个甸子梁,约有五万亩,与飞狐道相接。”
“你先告诉我,写捕获文书但不填日期、也不交犯人,有什么打算?”
董先听了,突然想起来。
那不正是灵丘的空中大草原嘛。
边上还有一个叫刁源泉的地方,有金、银、铜矿。
都离可老水矿不远。
可跟父亲说一说。
并把这两个地方买下来。
所谓刁源泉有“三刁”。
即“水刁、草刁、石头刁”。
所谓水刁,就是生人一喝当地的水,就水土不服拉肚子。
麻雀一喝就毙命,为此,刁源泉从古至今就没麻雀生存。
草刁指的是这里到处都是有刺又有毒的俗马牙草,手一抓就会出现一大串又疼又痒的大疙瘩。
石头刁则是这里的石头特锋利,遇肉则割,流血不止。
这么不好的地方,可是却有一个最好的地理位置。
从刁泉往四方出行,各八十里,就是南北驿道。
西南到诏阁城。
东南到广昌。
东北到代。
西北到平舒。
到时让董固出面,买下空中大草原和刁源泉。
然后以广昌为中转点。
南下直接从文昌出五阮关。
让舅舅送马时,先挑选一下。
好马则从直谷关运回灵丘。
南下的马则到甸子梁挑一下,再从广昌经五阮关南下。
这合起来六万亩的荒地。
一亩百钱。
要六百万钱。
不多。
想到这,思路顿时开阔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他高兴的说:
“叔父,你帮了我一个大忙。不是两个。”
“这其一,是这养马地,多谢叔父了。”
“这其二嘛,正是这名杀前县令的游侠了。”
“这典韦是名猛士,我想留下他。但他这身份不宜曝光。”
“他杀人罪行在身。只有等国家下令缣赎才可除罪。”
“除罪时,这人犯需在狱中。”
“另外,不只这典韦,我部曲中还有另一名杀人犯,到时要一并麻烦叔父。”
董武看来也是有关心董先的。
他问道:
“是不是就是那位身高九尺,红脸细眼的。”
董先没有多想:
“正是,多谢叔父替我隐瞒。”
董武回应道:
“如此我便清楚了,缣赎诏令下达,我再把他们缉拿归案。然后你再为他们赎罪。”
“虎儿,你是这个意思吧?”
董先表示感谢:
“嗯,多谢叔父成全!”
董武又补充道:
“刚刚说的飞狐道塞尉和五阮关尉,也是当年一同出塞,后来跟我一起逃回来的同袍。”
“如果有事需要,可以报我的名字,我会跟他们交代。”
董先听了,更加开心了。
难怪今天太阳特别好。
这蔡邕提字的折扇应该能卖得好。
这也算是蔡邕和皮阿弱的项目。
他们共同分享这一成盈利。
毕竟人家是文学家,十项全能。
不好意思提钱。
也不屑与商贾往来。
但自己不是。
小秘蔡琰一天天的,围着自己、枝、益学这个学那个,要这个要那个,那样不要钱。
自己就辛苦一些,帮人家把这个安排好!
历史上蔡邕写的石碑最多。
你猜为什么?
还不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多。
听说桃花山上,这蔡邕与田晏、夏育处得并不好。
好在各干各的,一个主要活动范围在溶洞学堂。
一个在南草甸之上。
河水不犯井水。
只是辛苦保障的奴婢。
来回往返奔波。
董先送走叔父后,马上让成把董固找来。
把自己的设想跟他说了一遍。
这董固是自己的大管家。
钱有多少,人有多少,地有多少,产业有多少他最清楚。
董先必须去考虑下一件事了。
比如这典韦一加入进来。
到时没人能压住他,怎么办?
为了能有效掌控游侠。
除了物资的供应。
再来就是领头羊的确定了。
而这人选,还有谁比关羽更适合呢?
董先于是让武去跟夏育、田晏说了一下。
把关羽临时从先锋部曲院校抽调出来。
一切就为了统领这支游侠队伍。
而高顺则作为关羽的助手参与。
两个人做事都是一本正经。
而且又都有原则。
关键是能压得住!
八月初,秋高气爽,但也是肃杀之时。
泰山郡华县狱掾臧戒。
他收到一封泰山郡守给他的邮书。
邮书中要求臧戒在处决杀囚时,顺便把两位曾得罪过他的人一起杀掉。
这臧戒是守法的小吏。
自然不会做这种违法的事。
于是这位郡守大怒。
将臧戒收入大牢。
当时一起押送的人有上百人。
这臧戒的儿子便是大名鼎鼎的臧霸。
他叫上兄弟和门客帮忙。
一行数十人在费县西边的山路埋伏。
一举把父亲救了出来。
押送的人都不敢动。
这人是救出来了。
可是要到哪里去呢?
北边有侠论在召唤。
但刚干完坏事,身上没钱。
所以想了想,他们决定去东海。
听说那里有家大豪右。
名叫东海麋氏。
六月新增的议郎们。
比如曹操。
他们为芦苇方盒中那些没有经过正常程序,没有文书的案子,进行重新审理。
这让很多像臧戒这样被诬陷的人,得以洗清冤情。
再加上臧霸半道劫囚的事被兖州刺史上报。
这事自然就送到刘宏案头。
刘宏觉得,总这样操作不行。
人家不听、不做违法的事,你就把人家关起来。
哪里能这样呀。
天下都这样搞。
还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于是刘宏大发善心。
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