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此事非一人一力之功,需假以时日,传承数代。”
“需无数热血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不计得失,勇往直前。”
“若二位首肯,我愿拜二位为先锋部曲院校的左右祭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传承前太尉段公志向伟业。”
田晏听董先说的也不慌乱,条理也清楚,有些惋惜地说:
“我倒是想与郎君共事,但我如今一手已废!”
董先听到有松动迹象,于是抓紧添上柴火:
“田中郎将此言差矣,小子要的不是让你亲冒矢石,而是传承,把你们的从军作战经验传承下去!”
田晏像下了决心一样,咬了咬说:
“小郎君不嫌,那我便助一臂之力。”
说完用力挥了挥那只没受伤的手臂。
田晏也不想这样。
如果他还有得选择,他一定不会这样。
但眼前这个小孩,按外面说法,是生而知之,有仙授之能。
又有如此志向。
或许可以借助他来为自己报仇。
报这三四万大军丧师之辱。
同时也可以为自己谋一处安度晚年之所。
董先听完,上前,用力抓住受伤的手臂。
大声说:
“经历生死荣辱,还能振作起来,直面困难,屡败屡战,才是英雄。”
这话一说,田晏热血沸腾。
这样一来,倒是显得一旁的夏育与众不同了。
他还在思考。
见田晏如此表态。
夏育急忙为自己解围:
“既然阿晏有此选择,眼下我也无事,就同你在此,看看也好!”
董先当场让人传令强兵和铁军:
“府君日后,择一日,集中先锋部曲,重新考核,择优入先锋部曲院校。”
“另外,今日招才石台中选十一人,有九人愿意加入先锋部曲,另有三百多人可参加遴选。”
“到时重新整编,最优连,入先锋部曲院校连。余下两连接手眼下的任务。”
接着,董先向田晏和夏育介绍部曲的编制设想。
而董武作为先锋部曲最开始的奠基人,他无疑最有发言权。
从熹平六年秋开始,直到现在。
从零开始,到现在有五百部曲。
听得田晏和夏育啧啧称奇。
虽然人不是董先训练的。
但构思却是董先的。
想法也是董先的。
比如战斗队和预备队。
比如教员的设立。
比如集体领导。
比如亲卫队。
还有对内务的执着要求。
对纪律的苛刻。
以及有知识有信仰的部曲才能无敌,和来源于黔首、为黔首服务的想法。
甚至有专用部曲歌《团结是力量》。
识字小册子。
并且用竹哨和小旗指挥。
每人配备防冻五件套,随身五药,羊毛衣裤袜手套围巾等等。
一切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选择或许是对的。
虽然没有甲胄、刀枪。
只有木盾、棍棒与弓。
再加上绑腿、护心镜和食袋。
但却也让他们觉得安心有希望。
每个人这么一套装备下来。
恐怕也要一二万钱吧。
这五百部曲不也要近千万了吧。
听说还为了训练部曲,买了三万亩的董家沟。
还以捕虎为名,圈地控制了嵬白山。
这似乎有搞头。
董先决定,把先锋部曲院校建在桃花山溶洞区。
那里捕虎圈地时已占领。
里面还存了一些粮食。
还有部曲把守。
为了照顾两位。
董先跟母亲莫瑶商议。
安排两位奴婢照顾两位祭酒的起居。
并让温铁,着手建设桃花山。
按大型书院规模打造。
同时让乐呵呵把不适合进入娱乐宣传队的孤儿交给温铁,一同带去建设桃花山。
建设完后,就留在那,开始学习。
桃花山,风景优美。
当书院一定很好。
董先有了想法。
把桃花山书院建成综合教育基地。
现在里面有先锋部曲院校。
让百工堂、李渔也安排人到那里去当老师。
让手下适龄的孩子去那上学。
总想着找人才。
还不如自己培养。
就像百工讲堂一样。
把百工讲堂也放到那里。
对,就这么办。
今年府君日。
董先又收获了不少。
除了钱和粮的收入外,还有新增了不少人。
灵丘里接受董先指挥的人数已经有二千五百人了。
比如百工堂增加到四百五十人。
奴婢增加到八百五十人。
董固因为既要处理冀州商队又要处理本部事务。
所以董畯把他父亲董忠也给董先了。
这样相当于董固负责管总,而董忠负责冀州商队。
市集内的宗族商铺则由董畯另一员管事董赀接任。
爷爷董畯心里总是放不下的。
任谁子孙中出一个优秀的人,都会尽力支持的。
这也是为了宗族的长远利益。
相信,将来宗族若有变故。
董先会念在今日相助之情,顷力扶持。
而最让董先有成就感的是,自己筹划了两处基地。
一处是桃花山综合教育基地。
简称桃山书院。
这将是规划中的综合教育基地,士、农、工、商、军、医都要有。
在找人才的同时,确立自己培训人才的方向。
这里跟百工讲堂也有所不同。
那是间歇性的填鸭,照本宣科和让人照抄作业。
而先锋部曲院校,则是一次新尝试。
若是成功,自己只要提供资料即可。
由田晏任左祭酒,夏育任右祭酒。
下辖子连,由铁军、黄龙、乐进等人带领考核成绩好的人作为第一期学员,和温铁等人一起建设书院。
由强兵率丑连,负责董家沟等先锋部曲事务,包括灵丘董氏资产和仓储安全、捕虎圈地顺利朝廷以及与商团商队的联络。
由褚燕率寅连,负责嵬白山农庄控制和与张牛角的项目事项交接。
强兵、褚燕不是不能入部曲院校。
只是因为另外两个连不能没人带领。
另一处则是董家沟的聚贤庄。
这里将划出二万亩用来安置投奔招揽的贤才门客。
预计可以入住八百户。
每户五亩宅田和二十亩山林。
可种植葡萄、苜蓿、竹、榆及各种有用的树木。
还可以林间散养鸡鸭鹅,豕羊驴马牛。
他们包种养,董先包收。
另外一万亩,则是工业用地,主要是矿产开采,工坊建设,水利设施,水力风力设施,还有筑土楼坞堡自守。
由父亲董建和百工堂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