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入城后,阎应元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会合乡兵二十余万人分班上城。

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任守北门。

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

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阎应元同绅民商议后,委任擅长理财人士负责把城内公私所藏物资分类征集,统一分配使用。

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十一日,清兵攻打阎应元镇守的北门,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兵不敢接近,主帅刘良佐大怒,命令上将九员先驾云梯上城,城上以长枪刺,上将五死四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次日,清兵仍攻北门,城外放炮呐喊,三万军造浮桥十条,一齐渡过外城河,分十处登云梯上城。

阎应元指挥城上用砖石掷下,以长枪拒敌,一时间乱石纷飞炮火连绵,双方死亡不计其数。

清兵攻城不利又起劝降之念,刘良佐亲作劝民歌,希望江阴投降,阎应元不从。

江阴在坚守的同时向四方请求援助,黄蜚、吴之葵领兵至太湖,与清贝勒博洛大军相遇,二人兵败被俘后投降清朝。

海寇顾三麻子因敬慕阎应元的为人,率舟师来援苦战三日后失败,扬帆远去。

此外,义阳王来援败于砂山,秀才金矿会集精勇四百余人来援,被刘良佐以铁骑三千截在周庄左右全军俱没。

外兵屡败江阴沦为孤城,即便如此,刘良佐心有余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击北城彻夜不息。

城垛在炮火的轰击下塌陷数丈,阎应元命石匠砌墙,匠危惧不前,阎应元言辞恳切动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动,于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初。

十四日,阎应元利用清军劝降之机,派城中老者以奉送降礼为名,暗携火药进入清军营帐,炸死清军官兵两千余人。

十七日夜,阎应元挑选勇士千人出南门劫营,或执板斧,或执短刀,或用扁担,突入敌营伤千余人。

及他营来救,应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后刘良佐再次后撤扎营在十方庵。

十八日,刘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侣向城跪泣陈说利害,劝江阴军民早降。城中皆愿以死报国要他速去。

十九日,刘良佐策马来到城下劝应元道:“弘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转祸为福爵位岂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

阎应元从容道:“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二君。

将军位为侯伯掌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乎?”

良佐惭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谕相示,劝江阴士民接受招安。应元怒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史。”一声梆响,火箭齐发,良佐连跨三四马逸去,叹息道:“江阴人没救了!”

清朝亲王多铎闻知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他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洲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

贝勒博洛平定松江后,统率所部二十万大军来到江阴城下,他认为刘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却连一个江阴县城也攻不下来无能至极,于是打了他一顿板子。

他登山而望,巡视江阴城防后,对手下讲:“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则破矣。”

他命人绑缚降将黄蜚、吴之葵到城下,命令他们做书劝降,应元叱道:“大臣被缚,当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

博洛见阎应元义不可动,发起总攻,分兵先抄断各镇救兵,以竹笼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红挂彩限三日破城。

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轮番攻城不息,阎应元指挥防御浴血奋战,终保江阴城池不失。

八月初,江阴民兵昼夜守御甚感疲惫,开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处杀掠民不聊生。

为江阴百姓不齿,那些剃发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见必然痛骂,即使是至亲也像仇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