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一声声婉转悠扬、动人心弦的歌声相继传来。
“谁是客,浓情悔认真。
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
戏一折 ,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
无关我,扇开合 ,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犹如钻石般璀璨耀眼,又似血泪般感人肺腑的歌词,一遍遍地在所有人耳边回响着,仿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人们沉浸其中,思绪渐渐飘远,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曾经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炮声连连、火光冲天的年代。
朦胧间,人们仿佛看到了那片被战火烧焦的土地,感受到了那股炙热的气息。
那是一段充满了屈辱和苦难的历史,是华夏儿女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记忆,也是华夏民族心中永远无法忘怀的切肤之痛。在那段悲惨的岁月里,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侵略者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狼藉,哀鸿遍野、血流成河。
无辜的百姓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他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被迫流离失所,四处逃亡。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祖国的大地,他们的恶行令人发指。
然而,面对敌人的凶残,英勇无畏的中华儿女并没有屈服,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无数的英雄豪杰舍生忘死,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他们用生命扞卫了国家的尊严,守护了人民的安宁。这段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这段痛苦的历史如同一道狰狞的伤疤,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无法将其抹去或掩盖。
时间仿佛凝固,全场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戏台下的众人都沉醉在那悠扬的歌声所营造出的世界里,难以自拔。
那悲壮而又坚定的情感如潮水般席卷而来,触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他们的眼眶渐渐湿润,泪光在眼中闪烁,仿佛随时都会滚落下来。
在这小小的戏台上,演绎的并非那软绵绵、令人陶醉的靡靡之音,而是国家破碎、山河凋零的惨状!
小主,
身为一名戏子,没有人比他们更能深刻理解这种感受。
尽管地位卑微,但他们从未忘却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即使无人知晓,也默默坚守。仔细思索,他们如此苦苦支撑到底是为了什么?国家灭亡尚可复兴,但若文化消逝,便真的一无所有。
他们所执着的戏曲传承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这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承载着祖辈们的智慧与情感。
只有通过不断传承,才能让后人领略到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与魅力。
想到这里,之前说要放弃戏曲的人此刻有些自责,随即众人们看向楼望眼神都开始变得更加温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