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相提出设立山河学院的分院,培养储备人才之后,众人又是一番讨论,最后定下了“宽进严出、循序渐进”的燕地治理方略。

首先来说,此时燕地最关键的问题是基层缺编,因此先用各种方式将编制填上,正好也给齐国贵族和燕国遗民兑现北伐红利,同时尽可能保留着原先的秦吏队伍以便将来嫁接一些秦制。接着,则是通过严格个考核,决定官员的升迁任免。

阿盛觉得这个叔孙通想出的办法简直是绝妙——在此用人之际,官位齐相可是给你们了,至于你们能不能坐的住,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同时燕地又处于大后方,各方势力也比较弱小,所以齐相准备在与民休息一段时间后,就在这里进行新制度的实验。而慢慢的,山河学院督亢分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逐步替换掉不称职的官员,成为推动变革的先锋。

阿盛顿时觉得非常得意:谁能想到,秦王政和燕太子丹围绕着督亢做了那么多的文章,最后反而是便宜了自己?而秦国此前攻打燕国,又成了给齐国做嫁衣。

此时的燕地,不是齐国人侵略所得的,而是从秦国人手中解放的,哪怕是辽东的燕王喜来讨要,民意恐怕都在打出了燕太子丹和荆轲旗号的齐相这边!

而接下来,望着督亢地区发达的水网,阿盛又突发奇想:

”有没有可能,修一条从燕国到齐国的运河?“

众人顿时大惊,好在他们只是战国时代的人,不然怕是要拿隋炀帝的例子来劝谏齐相了!

最后还是郦食其委婉地劝解道:

“从地图上看,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可以挖两条运河,一条连通滹沱河与黄河,一条连通黄河与济水。但郦生不是水利专家,不敢妄自判断,只觉得这工程量未必小于秦国修建的郑国渠,而修成之后似乎也带来不了郑国渠一般的促进粮食增产的效果。”

“嗯,本相明白了。”

阿盛当然知道杨广的下场,也顿时明白修大运河这个想法有点不合时宜。且不说大运河带来的漕运便利,当世这些只注重水利灌溉作用的有识之士未必能体会,挖运河的工程量也不可小觑——这可不是尚处于战乱年代的齐相所应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