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止是玻璃厂让众世家眼红,河原钢铁厂本身更是让人又羡又妒,只是几乎太原郡所有的铁匠都被杨浩提前搜刮一空了!仅剩的一些没有加入河原的铁匠,当世家们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却都拒绝了,直言根本做不到河原那种程度的炼铁规模,其中很多人对当初拒绝河原的招揽,都不免有些后悔。
这让世家们大失所望,又无可奈何。
其中,太原柳家根据一些传言,在另一座山头找到了煤炭,但是考虑到开采难度和与太原城的距离,柳家失望的发现,开采这种黑色的能烧火的石头,似乎并没有多大利润,甚至还不如从河原贩卖成品的良铁来得划算!
因此各世家‘另起炉灶’的计划,纷纷胎死腹中。
对于河东世家们的动作,杨浩当然有所察觉。
他轻轻叹了口气,眼下世家们受困于技术壁垒,暂时无法跟进,不过日子一长,河原的技术技艺早晚会慢慢流传出去,就像大兴的烟花爆竹产业一样,到时候只怕新式工业生产会呈现井喷态势。
工业生产扩大到全社会领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过程。
杨浩做为倡导者、先行者,对此并不能完全控制,只能因势利导,尽量降低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混乱和无序。
“同前世一样,矿藏资源收归国有,统一规划,是很好的办法,眼下虽然还为时尚早,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浩心里打定主意,这次面见杨广的时候,顺便要把这件事情提前报备一下。
大隋历史的轨迹,已经在他的干预下发生了偏转,未来十几年,甚至是三五年的变化,杨浩心里也没有谱,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惊人地步。
……
河原玻璃厂投入生产之后,杨浩便不再去管,全权交给了弟弟杨湛和丑奴负责。距离五月十五还有几天,杨浩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河东郡兵上。
如今河东郡兵主力近五万人,都在太原城南的营地中,随着郡兵改革之后,河东郡兵的体系与其他郡兵有极大的区别。
首先,军官的遴选自成体系;其次,军队结构也有较大变化,校尉官执掌各营,而营之上却是设了五军。五军统领名义上当然是河东总管长孙晟,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长孙晟在行军大总管之下,另设了一个新的副职——五军都督,而且五军都督的人选正是杨浩。
自成立以来,河东郡兵所有的军令皆出于五军都督,五军的训练和演习,亦是由杨浩一人把控。
太原郡众官员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不由一惊,旋即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