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的一生是充满传奇和辉煌的一生。他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启示。
沈括一生着作众多据巜宋史.艺文志》记载:他的着述有22种155卷,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
医药着作《良方》《苏沈良方》,科学着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熙宁奉元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记》《天下郡县图》《南郊式》《诸敕格式》《营阵法》。
音乐类着作《乐论》《乐律》《乐器图》等,然而最着名的还是是以笔记体裁形式写成的科学着作《梦溪笔谈》。
是以笔记体裁形式写成的科学着作,涉及农业、水利、天文、物理、化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美术以及财经等方面。
《梦溪笔谈》原有二十六卷,后来增加《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计三十卷,全书分成十七类,共六百零九条,十几万字。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集当时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巨着,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主要成就:一,数学隙积术
隙积术指如何计算垛积,沈括运用类比,归纳的方法以体积公式为基础把求解不连续个体的累积数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已具有了用连续模型解决离散问题的思想,在中国数学史上发展了自南北朝时期就停滞不前的等差级数求和问题并推进到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新阶段,开创了中国垛积术研究的先河。
南宋数学家杨辉,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在沈括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二,会圆术
会圆术实际上是指由弦求弧的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局部以直代曲,对圆的弧矢关系给出一个比较实用的近似公式,在中国数学史上沈括第一个利用弦矢求出了弧长的近似值。
这一方法的创立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圆术问世后得到了广泛应用,郭守敬,王恂等都用到过会圆术。
三,物理:磁学
沈括记录了人工磁化的方法并用人工磁化针来作试验,对指南针进行深入研究。
历史上《汉书》记载石油曾被称为石漆,石油,曾被称为石漆膏油石脂脂水可燃水等。
直到北宋沈括才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石油这一科学的命名,据沈括记载:鄜州,延州境内产石油,当地人常采集到瓦罐里用于照明。沈括将其命名为石油。
并以石油碳黑制墨,光泽,亮度方面都很理想。于是就大量制造并命名为“延川石液”。苏轼用后评价:“在松烟之上。”
四,天文改进仪器
浑仪是测量天体方位的仪器,经过历代的发展演变到北宋时结构十分复杂,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沈括对此作了很大改进,取消了浑仪上不能正确显示月球公转轨迹的月道环,放大了窥管口径,使其更便于观测极星既方便了使用又提高了观测精度。郭守敬创制的新式测天仪器——简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漏壶是古代测定时刻的仪器,沈括对漏壶也进行了改革。
把曲筒铜漏管改做直颈玉嘴并且把它的位置移到壶体下部沈括还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他意识到了蒙气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主张采用三个候影表来观测影差以克服蒙气差对精度的影响据此制成的新式圭表提高了北宋圭表测影的技术水平
五:天象观测
沈括对天象进行细致的观测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与观测结果,沈括还详细观察了五星运行轨迹和陨石坠落时的情景并为测量北极星与北天极的真实距离设计了窥管。每夜3次,连续三月得200余图,得出当时极星离天极三度有余的粗测结论。
六,改革历法
熙宁五年,沈括提举司天监发现《大衍历》沿袭至宋已落后实际天象五十余刻,遂破格提拔卫朴改革旧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熙宁八年,《奉元历》修成,颁行。晚年时沈括大胆革新,进一步提出了按中国古代历法以代替阴阳合历。
阴历和阳历每年相差11天多,虽采用置闰的办法加以调整,仍有很多缺陷。沈括发明的新历不用闰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参照节气定月。一年分为12个月,每年的第一天定为立春。这样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
900年后英国气象局用于统计农业气候的《萧伯纳历》其原理也与十二气历相同。
七,地理:地形学
沈括根据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化石和沉积物分析出华北平原过去曾是海滨,今已东距大海已千余里。
而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冲积形成的,这是对华北平原成因(冲积平原)最早的科学解释。
沈括还详细记录了各地发现的化石并根据化石来推究古代气候的变迁,解释虹的大气折射现象。科学地描述了龙卷风生成的原因,形态和破坏威力。用月亮的盈亏来论证日月的形状及海潮与月球的关系等等。
沈括对自然地理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