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将俞大猷上报到毛伯温那里,毛伯温将俞大猷送到宣大总督翟鹏那里,每每被俞大猷折服。
翟鹏内疚地说:“我不该以对待武卒的态度接待你。”并离开自己的座位上前施礼致意,此举使全军震惊。
然而翟鹏终究也未重用俞大猷,俞大猷告辞而归。
而后毛伯温用俞大猷为汀州,漳州守备。俞大猷驻扎武平,建<读易轩>与当地读书人一起举办文会,诗词唱和,每天还教授武士击剑。
俞大猷曾多次击破海贼康老,俘斩三百余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挥佥事,隶属广东都司。
嘉靖二十六年,谭元清在新兴,恩平一带屡次叛乱。总督欧阳必进将此事交给俞大猷处理,俞大猷于是让百姓各自守卫自己的地方,自己带几个随从亲自去拜访各个首领。
跟他们晓明厉害并教他们击剑,有一个叫苏青蛇的人能与猛虎格斗,俞大猷将他斩杀,让首领何老猫归还抢夺的民田又招降许多首领。
最终俞大猷不费一兵一卒平定新兴,恩平的叛乱。
嘉靖二十八年右副都御史朱纨巡视福建推荐俞大猷为备倭都指挥。
这时正值安南入侵,欧阳必进上奏留俞大猷效力。范子仪侵略钦州,廉州扰乱边境,欧阳必进传令俞大猷前往讨伐。
俞大猷于冠头岭设伏兵,伏击范子仪军。范子仪又侵犯钦州,俞大猷阻截范子仪军的战船,追打范子仪军。
生擒范子仪的弟弟范子流,斩首一千二百级。然而,俞大猷讨平范子仪叛乱后,严嵩却将俞大猷的战功压下来不上报朝廷,只给了俞大猷五十两银子。
同年,琼州五指山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诸部共同反叛。
欧阳必进又调俞大猷讨伐并任命俞大猷为崖州参将,俞大猷与广西副将沈希仪前往征讨,斩首五千三百多人,招降三千七百人。
战斗胜利后俞大猷在征得欧阳必进的同意后单人匹马去与黎民约定建立市镇,用治理汉人的方法治理黎民,海南一带得到安定。
俞大猷为帅时在福建与广东等地与戚继光等将领联手抗倭,曾大败倭寇于兴化城又与倭寇战于广东的饶平,惠州,潮州一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使倭寇一听俞家军至,闻风丧胆。时人将他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在明朝的历史长卷中我们熟知的戚继光是一位军事奇才,为国家抵御外敌,成为历史上备受尊崇的将领之一,然而在同样与他一起抗敌的英雄中有一位海上霸主却鲜为人知,一鸣惊人文武双全的奇才俞大猷。
明朝抗倭猛将俞大猷:历史功勋与诗词传承
明朝时期,抗倭斗争一直是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的重要议题。在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俞大猷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倭决心,成为一代抗倭猛将。他不仅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战绩,还以其诗词创作传承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将着重探讨俞大猷的历史贡献、诗词艺术、军事影响力及其在抗倭战役中的表现,并对后世对其的纪念与历史评价进行梳理。
一、俞大猷的历史贡献
俞大猷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幼聪慧过人,喜好兵法武艺。成年后,他投笔从戎,立志为国家除暴安良、抵御外侮。在漫长的抗倭生涯中,俞大猷屡建战功,为明朝边疆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率领明军进行了多次重要的抗倭战役,其中最为着名的有王江泾大捷、南澳岛之战等。在这些战役中,俞大猷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成功击败了倭寇的入侵,保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宁。此外,他还积极推动军事改革和边防建设,为明朝的国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军事成就外,俞大猷还致力于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他提倡文风鼎盛,注重人才培养和选拔,为明朝的文化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还关注民间疾苦,积极赈灾济困,深受百姓爱戴。
二、诗词艺术展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