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二十)

同年秋,察罕再出兵安丰军。余玠率舟师进击,激战四十余日使蒙古军溃退。凭军功拜大理少卿,升淮东制置副使。

淳佑元年十一月,蒙古窝阔台汗病死。内部纷争汗位,无暇全面部署对南宋大规模战争,南宋得以暂时休整和调整防御部署。

宋理宗赵昀命在淮东屡立战功的的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面负责四川防务。

自淳佑三年至宝佑元年,在蒙宋战争中出守四川的余玠多次击退蒙古军进攻的作战。纳用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建策,采取依山制骑以点控面的方略。

先后筑青居,大获,云顶,钓鱼,苍溪东南,金堂南等十余城并迁郡治于山城。又调整兵力部署移金州戍军于大获,移沔州戍军于青居,移兴元戍军于合州。共同防守内水,移利州戍军于云顶以备外水,诸城依山为垒据险设防。

屯兵储粮,训练士卒,经数年建设逐步建成以重庆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

要隘的纵深梯次防御体系,边防稍安。

屡破蒙军

余玠在四川,开屯田以备军粮,整顿财赋,申明赏罚,修筑山城。抗蒙有功将士都得到奖掖。违法的将官,受到惩处。利州都统制王夔凶残跋扈,号称“王夜叉”,不听余玠调度,到处劫掠。余玠依军法斩王夔。经过余玠的整顿,四川驻军声势大振。蒙古军多次自西来侵扰,都被宋军打退。[9]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抗蒙战争

淳佑六年(1246年),蒙古分兵四道入蜀,余玠继多次战胜蒙古军进攻之后,依靠新建立的山城防御体系,又打退了蒙古军的进攻。余玠守蜀有功,淳佑八年(1248年),被任为兵部尚书,拜资政殿学士,给予执政官相同的恩数,仍驻四川。

淳佑十年(1250年),余玠调集四川各路精锐,誓师北伐。以一部兵向陇蜀边界出击;自率主力,取金牛道向汉中(今属陕西)进发,三战三捷。次年四月,余玠率军号十万进占汉中西之中梁山。

淳佑十二年(1252年),蒙古汪德臣部侵掠成都,围攻嘉定(今四川乐山)。余玠率部力战,再次打退蒙古军。在余玠的领导下,四川抗蒙形势日益好转。

含冤暴卒

余玠抗战获胜,宰相谢方叔却设法迫害余玠。余玠与统制姚世安不和,姚世安则以谢方叔为援。

宝佑元年(1253年),谢方叔和参知政事徐清叟等向理宗诬告,攻击余玠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理宗听信谗言,以金牌密令召其还朝。余玠知有变故,愤懑成疾。同年七月(余玠之子余如孙所撰《玠府君墓志铭》称是五月十八日,余玠在四川暴卒,享年五十六岁。有传闻称他是服毒自尽。余玠死后,“蜀人莫不悲戚如父母”。

余玠死后,理宗为之辍朝,特赠五官。次年六月,侍御史吴燧等在宰相谢方叔等指使下奏陈余玠“聚敛罔利”的七罪,理宗下诏查抄余玠家财,之后又称他镇抚四川无方,劳军困民,命其家运钱“犒师振民”。十月,再经监察御史陈大方诬告,理宗遂削去余玠资政殿学士等一切官职,并迫害其家属和亲信。

宝佑六年(1258年)十一月,迫于朝内抗蒙形势和民间压力,理宗下诏追复余玠官职。

主要成就

主词条:安丰之战、余玠防蜀之战

余玠富韬略,通兵法。初投淮东制置使赵葵麾下,营田、备战有功。嘉熙三年(1239年),率军远袭开封(今河南开封)、河阴(今河南郑州西北)一带蒙古军,全师而还。淳佑元年(1241年),率舟师解安丰(今安徽寿县)围。淳佑二年(1242年),余玠建策理宗改变轻武重文之风,深受赏识,出守四川。他到任后,革除弊政,遴选州县官吏,招贤纳士,大兴屯田,整顿军纪,使军势大振。针对蒙古骑兵善驰突的特点,余玠采纳冉琎、冉璞兄弟筑城守蜀之策,沿嘉陵江、渠江、涪江和长江两岸山隘、要道,筑青居(今四川南充南)、大获(今四川苍溪东南)、钓鱼(今重庆合川东)、云顶(今四川金堂南)等十余城,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并迁沿江各州治所于城堡,广储粮、兴武备,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堡寨防御体系。率领军民抗击蒙古军进攻,屡获胜利。淳佑十二年(1252年),击退蒙古军对嘉定(今四川乐山)的进攻。余玠受任于南宋危难之际,竭力经营巴蜀,为支撑南宋王朝半壁河山做出了杰出贡献。

个人作品

《瑞鹤仙·怪新来瘦损》

有宋一朝,宋朝自太宗赵光义始朝中从不缺两类人:一为忠良,二为奸臣,汉奸。

在国家危亡之际,汉奸亡国,忠臣护国。假如那些忠臣殊杀奸佞小人,宋朝也许还能在延续一段时间江山,可惜,宋朝帝王昏馈不辩真伪,以至江山沦丧,汉族再次被异族欺压,直到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再复汉人江山。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前期均已介绍过,在此不再重复,借为南宋杨太后殉国留下的遗言:

“本朝养士三百余年,尔上不知报君思,下不能使国泰民安,抵御外辱,皆为私欲害忠臣良将,尔可羞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