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甚独 华发半生 2095 字 26天前

施巍打开看了两眼。

也不知这货斟酌了多久写出来的,骈四俪六还引经据典,得亏施巍也是个略有文采的世家郎君出身,不然还真看不明白。

“行吧。”感觉他写的挺周到的,施巍推开空钵,拿起大印就盖在落款处。

广固的秋收已经进入尾声。

翌日一早,城外的农人看着天上又布满阴云,嗅到风中的水汽,急急忙忙去地里抢收。

城里的郎君和女娘们倒是因为天气炎热,日夜盼着下雨降温。就连一心国事的丞相,在凉爽的过堂风吹过全身时,也生出这样的想法。

负责分拣各地奏疏的文佐站起身,把一份比较重要的奏报直接呈给他。

丞相一看,是新任西河郡谷远县县长上奏前任贪墨无度,竟让常仓无粮可赈。致使谷远县民怨沸腾,冲击县衙,不止打死前任县长,还席卷了谷远县诸多世家!虽得施将军镇压乱民,可谷远县已糜烂,恳请陛下减免谷远县钱粮两税。

为了让陛下真切的感受到谷远县损失惨重,新任县长还把包括前任在内,所有遭难的世家的名录全都附在奏疏后面。

丞相细看了下名单,没找到认识的人,便写下批复建议,让文佐一起送去陛下案头。

孙瑾看完,只批了个准字。然后让丞相督促其他四洲,尽快送赈济粮到并州。

并且,孙瑾罕见的三令五申让四洲发粮和并州收粮的各县不得贪墨赈济粮。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大长秋知道皇帝陛下又憋着一股火气,柔声说完,就屏气凝神的等陛下的指示。

“让他进来吧。传太医令。”孙瑾冷冷道。

“是。”大长秋无声退下,引太子进入后,引着所有内侍出了偏殿,给陛下和太子殿下空出了个私聊的空间。

“见过父皇。”太子温声一礼。

他来是给他父皇报告最近追查那伙细作的进度。

“查到什么了?”

“回父皇,丁行丞的那个幕僚出身的世家都带回广固了,可他们自称阖族从未有一个子弟来过广固。钊也让丁行丞挨个辨认过,的确没有。再对这家的族谱,更是没有此人姓名书于其内。”

简单来说,就是细作冒充了这个小世家的郎君,事成之后借故脱身了。

心知太子的意思是,这一条线索也断了,于是孙瑾道:“全中庶子这几日陪朕下棋也是累了,你接他回去歇歇吧。”

现在的事态已经发展到不适合继续让太子练手了,把全塘还给太子,全力侦查,尽快平复事端吧。

“是。”太子一喜,见父皇没有别的指示,便出殿外。

全塘一听太子要带自己回太子府,又喜又忧。

喜的是终于不用再绞尽脑汁跟陛下下棋了。想他全塘这么大岁数,这半月来,日日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才能“不着痕迹的输给陛下”的同时,还得小心翼翼的跟陛下“闲谈”。日子过的真是苦不堪言。

忧的是事态发展越发脱离陛下掌控,陛下这才放他出来全力辅佐太子。可他也不觉得自己能抓住这伙人啊……

被太子接回太子府,全塘看着半人高的各种口供和资料,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也不知是陪陛下累,还是追查那伙奸细更累了……

在全塘字斟句酌的看资料的三天里,并州又传来两封生了民乱的奏报。

孙瑾坐在马桶上,面目狰狞,不停的运气。太医令广白在净室外听着,低声劝道:“陛下,泻火之药治标不治本,若总隐而不发,不是长法。”

“……你退下吧。”

“是。”广白劝过好几次了,可陛下从不听劝,好歹算是尽了自己的职责,他便躬身退下了。

孙瑾看着窗外晴空,心下火气燎烤。

他倒是想发火,可他能朝谁发?

真正让他一肚子怒火的人抓不住一条尾巴;迁怒他能动的人,并不能让他觉得火气发散;至于那些不能动的,不给他添火就算是恭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