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人名,周有书放下毛笔,用眼神示意站一旁的平安。
心领神会的平安高声道:“下一位过来交束修,本村的优先。”
几个外村人听了开始着急。
“这是何意,不收外村的学生吗?”
“不收就早说嘛,害我们白白跑这一趟!”
“是啊,收不收给个准话!”
听着这些话,平安面露不悦,“不愿等就尽早离去,别在这里吵吵。”
反正他家老爷不差钱,少几个学生不碍事。
会在这里开设学堂,不过是老爷心情不佳,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缓缓罢了。
平安说出那句赶人的话,外村人纷纷闭上嘴巴,像个鹌鹑一样缩着脖子。
毕竟是他们有求于人,不能胡乱咧咧。
院子安静下来,恢复报名应有的秩序,本村的村民排好队,一个接一个走到周有书跟前交银子记名字。
不多会儿轮到童老头,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银钱放到桌边,“我家进学的有两人,一个十五岁,叫童俊。另一个六岁,叫童辰。”
早前童老头上过门,说了童俊的事,因此周有书面不改色记下名字。
负责核对银钱的平安道:“是这个数,下一位!”
见状,童老头乐呵呵退出去找初宝回家。
方才初宝嚷嚷着要下地,那时正好轮到自个,童老头没办法放下她。
心想院子就这么点大,初宝不会跑到哪去,谁知找一圈没见着人。
他一个头两个大,挨个询问村民,“见着我家初宝没?”
“没见着,光顾着看周举人写字了!”
“初宝那么矮一个,跑不了多远,好好找找。”
“小娃就是爱乱跑,少看一眼准没影!”
“谁说不是呢,我家孙子跑的还贼快,逮都逮不回来!”
童老头没去听这些无关紧要的话,将能藏人的犄角旮旯找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