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镇上的一样吗?是不是特别大?”
“好想看看图纸,等不急学堂建好!”
“我也是我也是,真想现在就看到学堂的模样,应该跟镇上的差不多吧?”
宋小宝掏掏耳朵,得意一笑,“等建好你们就知道了,我是不会透露滴。”
知晓他秉性的几个小娃们也没有失望,自顾自讨论起关于学堂的事情。
也想上学的初宝凑过去听,早将躲猫猫抛之脑后。
一心向往进学的童辰跟着一块讨论,把二哥在学堂发生的趣事说给他们听。
由于讲的生动有趣,看他不顺眼的宋小宝听的起劲,暂时忘了挤兑。
……
镇上胡家。
胡有财正襟危坐,面对童家二老的说服,只笑着道:“拒不拒绝是你们的事,找媒婆上门是我的事,两者并不冲突。是人就有争取的权利,况且我没有偷也没有抢是吧。”
“可这么做没有意义,”童老头好声好气规劝,“你开食肆应当晓得菜方子的重要性,一旦被人学会,我家就挣不到银钱,怎么可能会拱手相让。”
去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童老太能很好的收敛住脾性,面对胡有财的油盐不进,她缓声道:“柳媒婆上门几回,恐会被有心人打探,若是听说你家用亲事换菜方子,不免落人口舌?”
“这就不是你们该关心的事了,”胡有财自始至终都笑着,没落了二老的面子,“你家做的大虾我吃过,味道确实不错,即便没有我,也会有旁人觊觎,不如将这个烫手山芋摒弃,给童三水换取一门好亲事。”
此话一出,二老面色徒然一变,心凉了大半截。
胡有财说的很对,菜方子这个香饽饽不只他一人觊觎。
只要他们出门摆摊,好吃的大虾就会慢慢传扬出去,届时有多少人会找上门不得而知。
自家往上三代都是渔民,根本没有靠山,倘若来了位有身份背景的,这菜方子压根留不住。
不是他们己人忧天,而是这样的事情有先咧。
隔壁县就出现过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