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老大时常被老娘念叨着生个闺女,时间一长自个也想要个闺女,可惜没给他机会,眼下家中多出个女娃,可得好好养着。
“多买些,这个月一过,等天气好些就要出海打渔,何时能回来是个未知数,得多带些粮食。”童老头嘴里嚼着窝窝头,觉着噎喉咙便啜一口鱼汤。
渔民是没有田地的,鱼船算是官府给的财产,坏了可以上报,有专门的人来修缮,给些银子就行。
但每月的赋税不能少,可以用银子或海货缴纳。
因着打渔是个危险的活计,税收比农民少上一成,这算得上一件好事。
不过没人敢懈怠,只要不是极端天气,人们会日日出海。
而天气好时渔民们会结伴出行,前往远些的海域,能捕到更多种类的海货,有那些个运气好的,捞到稀有鱼类卖个好价钱,这一年的赋税就不用愁了。
鱼船飘的太远,吃住只能在船上,一个来回半把个月,更甚者几个月才回来一次。
不多带点粮食不行,就怕飘到海货多的地方,粮食正好吃完,不能多待几日捕捞,肠子不得悔青?
坐边上看大哥吃饭的童逸开口:“前日买的鸡四叔吃完了,小鸡崽没长大,得买几只回来。”
童老二便道:“我同大哥一块儿去,东西多得推板车,齐先生说明日会下暴雨,不能出海。”
齐先生是预测天气之人,负责演算附近十里八乡天气变化的能人。
每个村的渔民会在前一天去问他能不能出海,待对方点头后才会集结村民一齐出发。
齐先生由官府出大价钱请来,以此减少渔民的伤亡。
虽不能百分百预测成功,但有六成的把握。
至少从他来到这里以后,附近鲜少有村民因极端天气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