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为陛下不敢说建功立业,但也是兢兢业业,劳苦一生,即使终老于此也未尝不可。”
“大人您仔细看看这天下,几年的时间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如此大好局面,大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只要咱们努力撑过这几年,盛世必将来临,刺史大人真想置身事外?”
这种诱惑是这些迂腐的老官员最不能抵抗的东西,无论是陛下还是林相,都败在了白覃的愿景之下。
“白候认为盛世即将来临?”
“大人认为什么是盛世?”
“百姓衣食富足,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即为盛世!”
白覃弯腰对欧阳刺史行了一礼,这个人虽迂腐,但也不愧是宋师给他推荐的人,本来白覃的计划中没有此人,在与宋师的一次谈话中,宋师对这个人的评价很好,今日欧阳的一句话扭转了白覃对他的看法,至少在他的心中依旧把百姓作为盛世的唯一标准。
“大人所言甚是,盛世来临需要三个条件,第一天时,第二地利,第三人和。何谓天时,在下派人四处走访总结了近十年的天气现象,除了部分地区有轻度的天灾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是连年丰收;至于地利,陛下做到了大周的真正统一,如今正在南下巡查,四周邦国纷纷遣使来贺;至于人和,林相在京一直在推动土地的改革,想必刺史大人也有所耳闻,阮大人致力于书籍的收集和分享,目前虽处于困境,但一直在前进;本侯不才求了一个太农侍之职,专注于粮食的增产增收,各位尚书也纷纷出资各种建设,如此人和恐怕前所未有,大人觉得盛世还需多久?”
欧阳刺史站起来还了一礼,脸上控制不住的露出了笑容,这些事情他如何不知,身为一方刺史不仅要关注治下民生,各个地方的动态更要关注,去了东楚之地的人再也没人想要回来,为此他专门去了一趟,从南到北走了一遍,回来后把自己关进书房,把自己的见闻整理了一遍,结合京都不断传来的消息,他后悔的想把自己撞死在卫城城门之上。
所有的事情都有源头,这个源头就是白覃,而自己和白覃的关系却让他进退两难,为此他不得不写了一封长信给宋师,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今日终于有了转机。
“白候认为本官尚可驱使?”
“卫城之内除了欧阳刺史,本侯想不到还有谁更加合适!”
“既如此,本官这就奏请陛下继续留任卫城助白候一臂之力!”欧阳刺史也很光棍,说完就急匆匆的告辞离开,一刻钟也不想多呆,不知道是真的急着去写奏章还是怕喝冯坤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