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初中毕业

山包市地处首都西北方,大多是高原山区地带,气候要比首都凉许多。文静家所在的县城是山包市的西北方,常年刮西北风,更是凉爽的时候多。

八月份的中下旬,这里的天气已经是早晚冷中午热了。

文静上辈子的这个年纪的学校流行紧张性填压式教育,暑假放不了几天就要开学补课,大概都在八月中旬。上学时间早,大概在六点半,所以从家出发就要在六点左右。这里的这个月份的早上六点,天气是很冷的,骑自行车还好,骑电动车是需要穿羽绒服戴棉手套的。

当然,这辈子的这个时候还没有电动车,也没有流行羽绒服,上学的路都是上坡,骑着自行车去只会出一身汗,倒是不怕冷。

早上冷穿的多,到中午就惨了,一个班里七十多号人,能坐下人就不赖了,书籍又多,书包又大,脱下的厚衣服都没地方搁,只能在身上套着,可是身上套着就会浑身燥热冒汗,学习需要的专注力大打折扣。那会儿可是愁坏了许多中上游的学生。

每当这个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十分羡慕部队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有专车接送,一点也不怕冷。

这种时候,只有文静姐妹俩不羡慕,因为俩人晕车严重,宁愿受冻,也不想经受晕车带来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坐一次车最少难受三天,这种痛苦在文静看来,堪比高血压危象!

凉爽的季节里,文静一家四口和景阳分男女分房间在正房睡得酣畅。温尚清老两口则是在热乎乎的南房炕上睡得踏实。

睡醒了都不早了,即将要到吃晚饭的时候,梁芝华正要撸袖子做饭,温栋瑜忙说:“娘,哒哒饿吗?不饿的话咱们就熬口粥算了,省时省力。”

文静听到话赶忙说:“姥姥,我不饿,不用做我的饭。”

景阳也这么说。自觉行动迟缓了,反应力也差了,让文静给赶先了。

双双也萌萌哒摇摇头:“姥姥,我也不饿,不吃饭。”

一家人都表示不饿,最后连粥都没煮,随后一家人上山上看了看,摘了几个西红柿、黄瓜,饿了来一个,爽口又饱腹。

山上看守加劳作的几个汉子看见主家终于回来了,也是很高兴。

大人们聊着山,聊着这些日子的生活经历。小孩子各种转悠,看离开了个把月的山头有没有什么变化。

转悠累的一家晚上回家,洗漱继续睡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饱饱的睡了一整天,精神养的足足的,一家人早起后又各自忙碌,各奔东西。

文静和景阳在家看着初中三年的课本,做着从市里买回来的题,看着还不错的成绩,文静景阳信心满满,感觉一年时间真的可以完成初中三年的全部课业。

也确实不出所料,文静和景阳用了一年时间拿到了初中毕业证,也拿到了好几笔奖学金。

因为这回中考,景阳考了满分六百四,全省中考状元,省市县镇母校分别都给了不菲的奖学金,分别是一万整、五千、三千、两千、两千,到手都有两万二现金,可羡慕坏了文静。

因为文静语文作文被扣了一分,以六百三十九的高分考了全省第二,也就是这一分之差,各级政府及学校都按第二名给的奖学金,整整少了七千,拿到手只有一万五。可是让文静唉声叹气了不短时间,叹的景阳都气短了。

这一年倒是有不少好消息。

这一年里,文静家里的产业大跨越的发展,在首都成立了分公司,买了地皮,盖了职工宿舍楼,全家搬迁到首都生活工作。

这一年里,给文静全家转了首都户,初中毕业后,正好以首都户口以中考的高分来首都上最好的高中。还被学校奖励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这回文静高兴了,因为给她的奖学金和景阳的一样多,都是一万块,还免除了高中三年的学杂费。

这一年里,双双也转学到了首都实验小学。通过上一年的努力,双双成功跳级四年级,来首都上学直接上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