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三爷爷年轻的时候因为有文化参加抗日战争时安排">

第4章 回忆往昔

在外省有铁饭碗儿的三爷爷实在看不过自己大哥家几个孩子可怜求生,而且自家的几个孩子也已经都给安排好了工作,都是铁饭碗儿,即便是接来侄子也不会影响自己孩子的前途,自己有能力有闲心,想着能帮扶了就帮扶帮扶子侄。在奶奶改嫁一年后,二大爷被三爷爷接到外省顶他徒孙的班,给徒孙提了干。

海棠书屋

三爷爷年轻的时候因为有文化参加抗日战争时安排在炮兵连,打仗震坏了耳朵几乎听不见声音,解放后安排在煤省煤市煤矿工作,后来据说还当了领导,给自己的三个子女都安排了工作,想着自己二哥家可怜,就把二大爷文建党接去培养了几年接了他徒弟的岗,还给娶了妻,生了两个儿子,明明和宝宝。

三大爷文建功不爱读书,从小就喜欢玩泥巴种菜种地,奶奶走后他主动承担起了种地赚工分的活计。

爸爸年龄小又上不了学,就在家洗洗涮涮、做饭扫除,保证几个哥哥回家就能吃热乎的、上工就能穿干净的。

小主,

上辈子这辈子三大爷都是在自己一年级时去地里干活没穿鞋被雷劈死了;上辈子大爷在自己四年级的时候患食道癌死了;二大爷在自己上初一的时候,在他在的煤矿发生矿难后参加抢险遇到二次坍塌给砸死了;奶奶的第三个老头在自己上初三的时候不知道啥原因死了,死前还把所有的存折现款扔火炉子里烧了,什么都没给奶奶留下;奶奶在自己上高一的时候患食道癌死了,三年一个,简直像魔咒,给奶奶办完丧事后妈妈还不放心的封建迷信了一回给爸爸算了一卦,算出的卦象很好才稍微安心些。自己知道的爸爸这边就只剩自家一家,再无亲近的亲朋。

之前一直住着传说中的土坯四合院,我们家是正房靠西一间屋子和南房半间,正房大约八平米,南房大约一平米;二大爷是正房靠东一间和东房一间,自己自有记忆起就没有进过二大爷的屋子,并不知道房间有多大,按自家房间大小估计也没多大;三大爷家是隔墙西院东西屋各两间,相对而言一家四口住还是比较宽敞了。自己学前班的时候姥姥姥爷给我们家新找了个地方盖了个新房子,平房,三间正房三间南房,每间房大约二十平米的样子,那个年代住起来已经很奢华了。想着自己家住了新房子,二大爷家在煤市定居不回来,大爷结婚时在别处新盖了房子,自己家的一间半土坯房比三大爷家带窟窿的房子好多了,就把旧房子借给三大爷一家住,等他们把房子修好再搬回去,三大爷早出晚归种菜卖菜,三大娘好吃懒做东家长西家短,有点儿时间全打了麻将了,两个姐姐上学,一整个家里没有一个人去想着修修旧房子,就一直在我们家旧房子住。三大爷死的时候大女儿上六年级、二女儿上四年级,因为三大娘没有工作也不下地没收入,三大爷死后兄弟三个商量着每个季度一家给100养活两侄女直到学业结束,三大娘体会到了坐吃等喝的悠闲日子,从不想着工作挣钱,没多久找了个上门女婿,这个女婿得了胸膜炎不能做重活儿,一家子住着我们家的房子,花着我们家的票子,还嫌不够,想要把房子过户给她,还要增加抚养费,最后和兄弟几个闹掰,还了我们的房子,卖了三大爷的房子,带着老公孩子去城南置了家业,再不来往,也不管寄存在火葬场的三大爷,那会儿比较封建,被雷劈死算不得好死,不能进祖坟,而且因是地主,祖坟也早就被征收摊平搞建设了,只好把三大爷临时安置在火葬场,闹掰后的安置费都是我们家出的,每逢祭奠的节日都是爸爸去烧烧纸上上香,回来都是一脸的不高兴,有一回听到爸爸跟妈妈悄悄说每次去给三哥上坟看着坟头草和空荡荡的祭台,就能看出来除了咱们,都没人去看他,白养了那么多年的孩子。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只是抱抱爸爸然后做一顿看起来丰盛的养胃早饭结束爸爸低落的情绪。

大爷家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姐姐比我大20岁,哥哥大我15岁。在我记事的时候大姐已经结婚了,后来因为也想要分老房子的一杯羹跟自家闹掰了,不来往了大概十年左右得乳腺癌没了。因为大爷从小没爹娘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俩孩子,大妈又重男轻女特别溺爱哥哥,最后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把哥哥养的一事无成,到处惹是生非,大爷病逝后没几天大娘就去东北嫁人了,没带走哥哥,爸爸又担起了养不成器的哥哥的责任,爸爸说:“你大爷顶着你大妈的压力偷偷供我上学到初中毕业,虽然当初有一部分是因为你大娘阻拦我没能上成大学,但是人得懂得感恩,不能当白眼儿狼。”

二大爷死后二大妈回来把属于二大爷的房子卖了,回去加上二大爷的死亡赔偿金买了两套背对背的楼房给两个儿子娶妻生子,一家倒也和乐,只是与自家这边,彼此少了往来,生分的很。

三大爷已经没了,三大娘又是那个德行,早晚有闹掰的一天。这辈子目前大爷、二大爷还没出事,以后自己得记着点儿时间,到时候提前提醒爸爸做点什么干预一下,尽自己最大可能给爸爸留些亲兄热弟,毕竟血脉亲情,打断骨头连着筋么,兄弟还是亲的好,到时候都能活下来的话他们自己的孩子还是都留给他们自己教导养育吧。但是有一点哦,小小的疑惑一下,人的命天注定,如果自己提点爸爸强行改变其他人的命,会不会违背天道,遭天谴不?行动之前算个卦?又是个让人挠头的问题,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