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北方几路的人选上,其实最好能换掉吕惠卿,但章惇等人还是选择了相信这位变法的前辈。

苏过也不想在这个时候与他们发生冲突,只能先请赵煦下旨让吕惠卿谨慎,又上门与章惇交涉,让他出面警告吕惠卿不要冲动,守住即可。

西北的情况则更复杂一点,首先是陇右出兵是否能取得效果,其次是西北五路如何展开攻势。

朝会上,苏过不止一次与宰执们发生争执,要求开春后大宋便主动出击,在契丹人反应之前,便双管齐下,陇右联手回鹘截断党项人的大军,西北五路直接攻向兴庆府,抢得先机。

但宰执们对此十分抗拒,只想在陇右出手后,再视情况决定西北五路是否出兵。

赵煦虽然支持苏过,但朝中反对的声音实在太大,一时间也未能决断。

不过在苏过的强烈要求下,西北各边州也做好了春后出兵的安排。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国内的变法进入平静期,所以朝中大臣都开始安逸起来,做好防御都愿意,捡个便宜也行,但苏过和章惇支持的主动出击,别说中央了,地方官员为之反对的上书都接连不断。

赵煦也十分焦虑,在进攻规模的问题上,毕竟牵扯较广,如果不管不顾,他担心在地方施行上出现问题。

打仗可不是只有军队的事,像后勤补给和人员调动的事,都需要朝中的多个部门协调起来。

这一次,苏过连苏轼都没能说服。

苏轼支持整顿军务,加强北方防御,甚至陇右出兵骚扰党项人,他也能接受,但大举攻夏,这种破坏平衡,肯定会引来契丹人的事,他非常反对。

苏过也没办法,有些观念真是骨子里的,大宋的士大夫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对老百姓少些苛捐杂税,真的已经是极限了。

进攻,尤其是同时与两国开战,是从来没想过的事。

僵局一直维持到这一年的岁末,前往大理的陈糙和道潜回来了,带回了更坏的消息。

高升泰去世了,其子高泰明继任相国之位,此人比他父亲更蛮横,大理所有政令皆出其手,国人直接称其为高国主,段氏连最后一点面子都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