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也没什么,但问题是王安石一走他便修改新法内容,自然引来了很多非议。
后来王安石复相,沈括自然遭殃,拗相公对他的评价是“沈括壬人,不可亲近”。
壬人就是小人,只这一句话便让沈括万劫不复。
当时还只是新党打手的蔡确疯狂输出,最终沈括被降职外放。
然而这还不是终点,沈括后来改知延州,对西夏屡立战功,夺回数座兵寨,因军功重新升为龙图阁学士。
元丰五年,沈括与种谔提出要在横山筑城,占据地理优势威慑西夏。
朝廷同意了,却另派给事中徐禧前来负责此事。
徐禧拒绝了沈括和种谔的建议,选择在永乐埭筑城。
十四日后,永乐城完工,西夏出兵三十万来攻。
沈括救援被阻,后放弃永乐而支援绥德;种谔则干脆以守延州为名拒绝出兵。
最终永乐城失陷,徐禧等两百多名将官殉国,损兵万余人,民夫以十万计。
神宗皇帝半夜得到惨败的消息,起床绕行,整晚没睡,第二日早朝当着群臣的面痛哭,悔之不及。
整件事里,沈括的问题其实不大,他提议筑城,朝廷同意却又委派他人,筑城地也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永乐城被围他也去救了,只是没成功,但保住了绥德。
可最后他的处罚比不去救援的种谔还重,被一撸到底,贬为团练副使,随州安置。
正是苏轼的同等待遇。
回过神的沈括叹了口气,说道:“当年我若行事谨慎一点,或者在筑城之事上据理力争,很多事就完全不一样了。”
苏过太知道王安石的性格了,因为不配合变法被他痛斥贬官的可不在少数,所以最后留在他身边的便是吕惠卿和蔡确这样的真小人。
所以不知道如何安慰的苏过只得说道:“与我父亲一样,世伯也算是误入官场数十年。”
一个文学家,一个科学家,做官都不太行。
沈括笑道:“叔党这话你父亲可不爱听。”
苏过摊摊手,无奈道:“他要是能像世伯这样,归隐着书,我就谢天谢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