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试的开端,自然是从屈辱的脱衣搜身开始。
好在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待遇,这尴尬苏过也就认了。
同场的考生年龄自然是参差不齐,但可能因为特奏名的存在,所以苏过并没有看到有白发老者。
苏过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一路都没有看到熟人,苏门六君子的李廌上次落第,这次又来了,秦观的三弟秦觏也是这一届的考生,这两人苏过往日都没少见。
其余像苏颂的孙子苏象先,苏轼的诗友赵鼎臣也在考生之中,再剩下的,苏过就不知道了。
考试一共分为四场,第一场为经义,《论语》一道,《孟子》一道,这个没别的,就是考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述,对于小镇做题家来说,算送分题;
第二场为诗赋,身为文抄公的苏过也是顺利过关;
第三场为文论,可以理解为后世的议论文,这个是苏家的强项了,只需要稍微注意下措辞,不要故作惊人之论,符合主流士大夫的观念即可,简单来说,学贾谊就行,不要学苏轼,最忌学苏辙;
第四场为策论,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可以理解为时事政治热点分析,苏过再次走运,因为考题是关于黄河改道一事的分析,大概率就是范百禄出的题被选中了。
虽说考试没有遇到困难,但三天下来,苏过也有点遭不住,主要是晚上睡不好,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太让人崩溃了。
考卷上交后,苏过收拾好行囊,准备到农庄好好补个觉,不想被一位同样急着回家的考生撞了一下,几天没休息好的苏过脚下一踉跄,险些摔倒在地,旁边一名大汉赶紧扶住他。
苏过连声称谢,大汉两道粗眉挑了挑,笑道:“些许小事,不用客气。”
说罢两人互道姓名,这回轮到苏过挑眉了,因为大汉自我介绍道:“婺州宗泽。”
不过“眉山苏过”也不是无名之辈,大汉闻言又笑道:“原来是苏学士家的苏五郎,京城里你的传说可不少。”
“不不不,我才是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幸何如之。”苏过要比宗泽小上十二岁左右,这一年的宗泽已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了。
宗泽觉得奇怪,自己可是从千里之外的婺州赴京考试的,哪来的大名,不过他也只当苏过是在客套,两人互通姓名后,便一起出了贡院。
见宗泽是孤身来此参加考试,苏过便极力邀请他与自己同去农庄暂住,毕竟成绩出来还需要些日子,客居京城的费用可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