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向着星辰大海

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贝特通过实验证实,把一个氘原子核用加速器加速后和一个氚原子核以极高的速度碰撞,两个原子核发生了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原子核——氦外加一个自由中子,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了17.6兆电子伏的能量。这就是太阳持续45亿年发光发热的原理。

核聚变与当前核电站所使用的核裂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重原子核通过某些方式分裂成一个以上的原子核,并且释放出能量,这个就是裂变。

两个轻核原子核通过某些方式,聚合成一个原子核,这个过程也会释放出能量,这个就是聚变。

核裂变与核聚变,都是元素的重组,核裂变是在高温、常压的环境下发生,有带来核辐射的风险,而且原料来源比例有限。

而核聚变需人为制造高温,一有意外停止供能,等离子体不复存在,反应随即停止,它既不产生核废料,辐射也极少。

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远比核裂变能丰富得多,以氘为例,海水中就有45万亿吨,完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因此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

在叶羽的前世,可控核聚变已确定为中国未来能源的唯一发展方向。有人说中国将因此颠覆现有人类的能源格局,在军事和国家战略安全层面破解马六甲困局,能摧毁石油美元,能让中国沙漠变绿洲,能让中国很多工业品造价极为低廉,粮食变得空前丰富,如果中国能将可控核聚变技术垄断的话,还出现聚变能源锚定人民币的世界货币体系。

在核能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工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类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未来,如同太阳那般永恒燃烧的清洁能源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能源追求。

在这个世界上,叶羽总算在材料上解决了核聚变点火时间不足的问题,制造出了可持续的核聚变反应堆。

“接下来就是想着怎么让它变得小型化了……”

望着这庞大的工作设施,叶羽喃喃自语。

大汉八年,大汉王朝提前完成了“第一个十年计划”,全面实现了由蒸汽能源向电能的过渡,家家户户如今都普及了电能,千家万户都被白炽灯的灯光照亮。

期间民间有人捣鼓出了无线电技术,于是叶羽干脆就把包括“交换机技术”在内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所有的电子科技全都教授了出去。

从对讲机到固话,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如今只需要一个屏幕就能进行自由通讯,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

人工智能的发展很是迅猛,随着计算机的面世,李晓玉同样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给教授了出去。

终于,叶羽在现实里听到了来自系统的声音。

不再是从他的脑海之中响起,而是在李晓玉的键盘声中,在荧幕上出现了一张生动的人脸。

“人工智能的大数据运算,和量子纠缠的物质转化技术……就是我们两个的系统,对么?”

时空正在完成闭环,科技正在向前发展,相比起来大洋彼岸发现古罗帝国残党这件事情就显得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