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治标还是治本

李自成听了之后感觉这些措施有些耳熟,想了一阵这特么不就是后世康熙帝时期清廷的治河方案吗……

李自成自己并不是水利专家,他只是模糊地记得后世有一个说法,就是明清时期黄淮地区的水患是和漕运密切绑定的:

一方面运河需要黄河水来保证畅通,但另一方面,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又时常造成运河堵塞,黄河泛滥之际也会破坏漕运。

自宋朝黄河夺淮入海之后,黄淮运三者就是一体的,现在历经四百年的淤积,清口以东的河道早就使得淮河难以正常汇入,以至于几百年的时间堵出了一个超级堰塞湖:

大名鼎鼎的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

而运河还时不时就需要引黄河水进入运河河道,这么一来,淮河(黄河)河道过高决口就是难以避免的。

事实上明清两代超级水利专家潘季驯和靳辅最终都失败了:

万历十七,十八,十九年淮河(黄河)连续三年大规模决口,潘季驯引咎致仕。

而清代靳辅最终也没有守住洪泽湖大坝:康熙十九年,洪泽溃堤,泗州全城沦为一片泽国。

这里面无解之处在于只要还需要运河,就一定要引黄河水,那么就一定会有水患,所以治本之策只有一个:

放弃运河,放弃漕运。

李自成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的时候,官员们见皇帝不说话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治河又是一个超级大锅,一时间君臣之中没有人说话……

最终还是李自成打破了沉默,说道,“所以工部的意思还是像以前那样?”

因为研制火器有功而升任工部尚书的魏学濂其实对水利问题算不上专家,这套治河方案是整个工部商量后搞出来的,他只得硬着头皮说道,

“是,陛下,前明潘季驯至少有成功的案例,以束水攻沙之法至少能保几十年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