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太子与太子

【康熙的一生是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在八岁时登基,十四岁亲政,是z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执政初期,便面临这鳌拜和吴三桂的威胁,国内外形势相当的不稳定,但是康熙非常冷静的头脑使得清朝的局面再次稳定下来】

【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计划,联络蒙古各部落。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等等,虽说晚年出现吏治腐败现象。以及诸位皇子因为争夺皇位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但这也并不影响康熙在z国历史上留下浓墨的色彩】

【既然康熙的说的差不多了,我们就来说一说“九龙夺嫡”。“九龙夺嫡”在后世经常会被拍成电视剧,特别是清朝的历史,非常容易被拍成电视剧】

【主要是清朝的历史相当的有看头,在这其中居榜首的就是“九龙夺嫡”】

一听这是非常有看头的,各位老祖宗这个时候都是神同步,不约而同的开启自己的吃瓜模式。

一看就知道清朝的瓜比较多,前面一个野史的剧情,这又来一个“九龙夺嫡”,就知道不简单,毕竟他们在前面也听说过康熙的“养蛊式养娃”。

各位老祖宗也是相当的愁啊。

“有的时候娃养的太好也不行,毕竟皇位只有一个;娃养的太废了,皇位都坐不稳;那专注养一个娃,其他的娃都养废?万一这继承人出个什么事情,还是要废皇位”

皇帝们表示也很愁,皇子们想着父皇偏心,但是皇帝们又何尝不想自己家能够拥有整个球,这样大家就不用吵架了。

而康熙显然也是想到之前秦锦评价他养娃的方式为“养蛊式养娃”,他自己倒是觉得很正常。因为他小的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他就将这种方式遗传下去。

看看他把儿子培养的,个个都成才,只是一点不好,后面全为了皇位废完了。

【要说康熙这一生子女都不少,清朝前期是奉行“有德者继承大位”,并不是汉人朝廷的“嫡长子继承制”。“德”这个评价标准不太确定,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有德”的人】

【不过也不用纠结了,二皇子胤礽年仅一岁就荣登太子的宝座,所以大家也就不用去想谁才是最“有德”的那人】

【刘彻:我记得最后登上皇位的不是他,而是胤禛】

【李世民:也是做了不知道多长时间的太子,反正是相当长】

【朱棣:谁让他老爹太能活了,话说这康熙不得活到六十九左右,我记得这二皇子大约是在康熙二十岁这样出生的】

【朱棣:其实说起来要论倒霉也不知道刘彻你家太子和康熙家太子谁更倒霉】

【朱瞻基:爷爷,我觉得应该是刘彻家的,都被自家老爹给亲手给搞死了。而康熙的太子还没被康熙给亲手杀死】

……

刘彻看着上面的讨论,真的是相当后悔开这个头,真的是,不是在讨论康熙的太子吗?这个很明显不是在讨论我的太子。

麻烦快点转移话题,这个话题我有点承受不住。

特别是刘彻看着自己的两员大将,真的是眼观鼻、鼻观心。超级希望这个话题快过去。

【其实我个人认为大概是刘彻的太子更惨一点,主要是他是刘彻在三十岁才出生的,本来刘彻都不抱希望了,他的出现对于刘彻具有特殊的含义,倒霉的是刘彻活的时间也并不短,足足活到了七十岁,所以刘据也是当了三十年的太子,最后还被自家老父亲走途无路了,被迫自杀】

【关键是刘据这个太子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以说是无辜冤死】

刘彻真的是想要立马走掉,但是他走不了,他必须承认这件事情就是未来的他做的不对。

【而康熙的太子胤礽是幸运也是不幸运的,因为他的皇阿玛活得时间太长了,对他也多有猜疑,甚至是到后面用他的兄弟打压他,削弱他的势力。再者就是康熙的儿子太多,一茬接着一茬,兄弟还都很优秀,这也就使得他越发的紧张,一步错步步错,直到再也无法反悔】

【年少时他与康熙的感情有多么的深厚,废太子之时他与康熙便再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现在还意气风发的太子好像是想到秦锦对于他的种种描述,好像也能感觉到那个时候的他的情感。

“为什么既然选择了我,却又这样猜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