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撤三藩

【特别是吴三桂,他早已经不满足一个爵位,不满足一个清朝臣子的名头,他想要的是那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而吴三桂也忍不下去了,他不想等到小皇帝羽翼丰满的时候,不想等到小皇帝收回势力,他想要先下手为强】

【在康熙七年(1668)吴三桂反,而作为他的儿子被留在京城当额驸的吴应熊也没能逃过一死,这场“三藩”与清廷之间的战争正式打响】

【吴应熊被康熙处死也是“三藩之乱”的转折点,两边正式的撕破脸皮,有什么大招都开始往上使。毕竟这是一场以双方全族生命为代价的战争,不成功便成仁】

“可不是,这要是吴三桂成功了,那就没有清朝了,显然吴三桂失败了,不能够让他们皇室之人九族消消乐了”

朱棣有点幸灾乐祸,吴三桂死了好,背叛我大明还想要在建立一个,想得美。

“想要藩王造反,也不看看你是不是我?”

朱棣洋洋得意,毕竟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千百年来有那么多的人想要造反,成功的有多少人?

但朱棣又反应过来,这也不能太幸灾乐祸,主要是最后继他大明之后的朝代是大清,虽说严格意义上来讲大明并不是被大清灭掉的,而是被李自成也灭掉的。

朱棣最想看到的结果就是这两边同归于尽,然后让他大明的人捡漏,但也只是想想罢了。

各位老祖宗注意到一个特别的事情,那就是康熙七年这个时间点,如果他们没有记错的的话,前面的智擒鳌拜是在康熙八年,也就是1669年这个时期。

也就是说当时的康熙面对的是内外双重危机,鳌拜、吴三桂都在盯着他的这个皇帝。内有鳌拜嚣张,不把康熙当一回事;外有吴三桂嚣张,直接造反,向全天下人宣布想要康熙的皇位。

而这个时候的康熙才仅仅十六岁,面对双重的威胁,面对这内忧外患的局面,康熙还能冷静下来,将鳌拜擒拿,怎么不i能被称为是“天才”呢。

面对这种危机,怕是一般的皇帝都要丢掉皇位了,毕竟这个时候的大清也才建立大概四十几年,这个政权还未在百姓心中扎根。

而康熙能够处理好,绝不仅仅是靠着别人,更是因为他自己有足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