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让福临登基,我个人猜测可能是布木布泰与多尔衮做的一个交易,一般来说幼帝登基,要不是其母亲掌握大权,要不是有几个辅臣联合掌握大权。而福临登基之后,多尔衮摄政,全权掌握大权,故而也是多尔衮愿意退让一步的原因】
【再者就是多铎等人想要让多尔衮登上皇位,但是隶属于皇帝的两黄旗大臣坚决反对,豪格等人也不同意,眼看着一场流血的冲突就要发生,再者就是民间反清复明一直持续。所以说福临的登基实际上是各方实力妥协的结果】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登基。第二年改元顺治】
“摄政王啊,可不是那么容易干掉的”
福临听着天幕上讲述的这些事情,心中其实是相当感触的,即使是他烦躁母亲老是插手他后宫中的事情,总是想着往他后宫塞蒙族妃嫔,但是那边已经有了他这个身上带着科尔沁血脉的皇帝,下一任的皇帝绝不能再带着科尔沁血脉。
福临想着眼神更加坚定。
【顺治元年,多尔衮率领着清军攻占京师,清军入关行大肆屠杀,顺治二年,清兵对扬州百姓进行了持续十天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六月,清朝颁布“剃发令”激起了江南各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多尔衮派军镇压】
“剃发令”这一政策还是不能让汉人朝廷接受,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犯了他们的大忌讳。
从古至今异族入主中原向来是学习中原的文化,这清朝人不学习也就算了,还挑战他们的极限。
别的不说那辫子是真的不好看,长得十分好看的,也被拉低到七分。
最为主要的是当时的人们一直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甚至是在各个朝代只有是犯了错误的人才会被-剃掉头发,这也难怪会引起百姓激愤了。
至于屠城,上位者显然是习以为常,而普通百姓也已经麻木,城破之时几乎是没有军队是不会屠城的,生活在安稳的时间还好,要是生活在朝代末期,真的是不如一死了之,也许死亡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当多尔衮摆平了境内的一切镇压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是大明的江山,该怎么去管理,该怎么样去保障他们满族人的地位和权力,相比与汉人的数量来说,他们实在是不占据优势】
【他沿用大明旧制,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实行的是“尊满”政策。从顺治四年到顺治七年,多尔衮一边排除异己,一边牢牢把控着大清的国政,小皇帝福临成为一个摆设,一个傀儡,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