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关于眼睛的问题

【贞观八年,吐谷浑出兵攻打凉州,这个时候的李靖因为身体原因,退休在家,听到李世民有意启用他,不顾及年老体衰的身体,主动要求领兵西征,这个时候的李靖已经是六十三岁的高龄了】

【白起:区区六十三而已,谁还不是在战场上杀敌的】

【王翦:将士的最大荣誉就是能够在战死沙场,斩杀敌人直至最后一刻】

【霍去病:匈奴不灭,何以为家】

【王昌龄:黄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其中从其中也能理解为什么自古以来,武将和文官之间向来都是不对付的,对于武将而言,自己是在用鲜血,用生命去建功立业,而文官只用耍耍嘴皮子,就能获得和他一样的地位,甚至是更高得地位。

而文官们觉得这些武将简直是不知道他们的辛苦,这全国上下政策啊,哪里出现灾情啊,什么赚钱啊,处理冤案啊,包括他们武将的军费支出等等都是由他们文官一手操办的,看看现在他们的头发和他们那张老脸,简直了。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皇帝在其中的作用,自然是不想武将和文官走的太近。

【李靖直接带着唐军们冲刺,结果就是一路追击到今天的新疆一带,奔袭了两千多里,大战了十多次,仅仅从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击退了吐谷浑,并且是让吐谷浑求着喊爸爸】

【逼的吐谷浑可汗自杀,李靖班师回朝,被封为卫国公,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挂在太极宫凌烟阁,也被称为是“二十四凌烟阁”,李靖名列第八】

【刘彻:这么厉害的人物才第八?前面那前七个是多厉害啊】

【朱棣:咳咳,其实吧,这事情吧,不太好说,只能说幸好老李打仗够厉害,不然就没他这个人】

【刘秀:这打仗相当的秀啊,为什么才第八啊】

【其实李靖这个排名是相当可以的,因为排在他前面的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

【这其中有五人是文官,只有李孝恭和尉迟恭是武将】

【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这几人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还有就是长孙无忌,李孝恭,高士廉三人都与李世民有关系,房杜二人为李世民左膀右臂】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七人的功绩也不低,而二十四凌烟阁整体上还是按照官职高低来进行排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