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叛逆少女”

苏轼极为不理解,不是按照这样的关系来说,那李清照还是自己的徒孙,但是她在《词论》中那毫不留情的评判,他是真的怀疑自己是干了什么对不起李清照的事情。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苏轼已经收了李格非为学生,这人确实是非常的有文采的人,但是看他女儿这样,他们以后的关系并不像现在这般的好。

【一开始李格非确实是和苏轼关系很好的,但是因为苏轼深陷党政之中,前面也讲过,苏轼是那边上台,反对那边,因此两边都得罪,都打压他,作为学生的李格非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袖手旁观且打压苏轼身边的人,后来李格非步步高升,又与赵挺之结成亲家,一时之间李、赵两家辉煌无比,后王安石变法失败,李、赵两人乘机排除异己,被宋哲宗处置,加上李清照和苏轼对于词的观念不同,种种原因导致了李清照怼苏轼】

其实吧苏轼是挺不在乎的,毕竟听秦锦讲了那么多的历史,生死关头家人都能背叛,更何论学生?

至于观念的不同,这就是相当正常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就是观念不同,写出来的词才不至于千篇一律,而是百花齐放。

不过听到了秦锦的这一番话,不少人又转变了观念,前面只是觉得李清照恃才傲物,简直是嚣张至极,如果李清照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能力,那么迎接她的将是众人不屑的嘲讽。

但是听了这后面的话,有些人心中就已经是看不起李清照了,认为她心胸狭隘。

【关于《词论》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大部分的学者更加倾向是李清照的早年写的,我个人也更倾向于是李清照早年写的,经历过丈夫的死亡,李、赵两家的倒台,更是不知自己命运将要何去何从,而写下这首诗】

【有点偏题了,接下来就正式说一说李清照的叛逆的少女时期,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这个时候她的家族正在稳步上升,家庭条件特别的好,从小学识渊博,少女时期的她是酷爱喝酒作诗,饮酒作乐,还酷爱赌上两把,当然这并没有什么,只要是了解大宋的都知道,那是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会两把】

【时不时就是喝点小酒,清照小姐姐估计是喜欢在微醉的情况下写诗,比如说《如梦令》,才十六岁的李清照就这么走红了,这首词在后世传播最为广泛的当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谢道韫:这委婉而细腻的情感,真的是拿捏的刚刚好】

【上官婉儿:清照姑娘在十六岁就能作出如此作品,已然是胜过不少诗词人】

本来还想要说一下,这难道也叫词吗?简直就是小家子气,表达的感情也就仅仅是陈述她喝醉之后的感受,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