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我们历史书上孔子的形象,非常的深入人心,就是雕塑也都是这样的】
唐、宋、明这些朝代的人心想,孔子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吗?这和蔼的学者形象一看就是我们儒家的孔圣人。
【其实网上有人分析,说孔子是鲁国陬(zou)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县,加上孔子周游列国,需要强壮的身体,因此合理猜测孔子是一个长相凶悍,人高马大、身强体壮、武艺高强的壮汉,肌肉发达,真实身高有两米,不是我们印象中读书人的形象】
【还合理的分析出孔子周游列国为什么一点危险都没有,是因为孔子是看体型收弟子,体型不达标的都不行,当然这只是开玩笑】
【知道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为什么一点危险都没有吗,是因为孔子带着三千大汉,人高马大的,这群人想到哪里去就到那里去,因为如果你不听话,孔子会“以德服人”手上拿着刻着“德”字的板砖,往你身上呼,呼死你哦,两米高的山东大汉带着三千小弟横行春秋】
不是吧,所有人都在怀疑秦锦说的,因为对于孔子的形象已经太根深蒂固了,压根不相信,可是这也就如同秦锦说的,孔子如果不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壮汉,那么孔子周游列国是怎么做到一点事都没有的。
孔子对于自己是如何的形象并不是那么看重,在意的是后世人说的“以德服人”的板砖,真的不是你们想的这样的好吗。
【因为孔子以及弟子的武力,也就演变出《论语》的兄弟《抡语》】
【这次我们来点不一样的,知识抢答,解释《抡语》的意思】
秦锦这么一说,大家都来点兴趣了,通过秦锦刚刚讲的“以德服人”大板砖,就知道这《抡语》一定有意思极了。
【第一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宋一: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孔子点点头,这句话确实应该是这个意思。
【提醒各位再好好想想,这不是《论语》而是《抡语》这个抡可是呼人的意思】
【朱棣:难道是别人啥也不知道,我还不生气,这就是一个君子了】
秦锦点点头,还是朱棣先祖开窍,不愧是打架头子。
【还差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