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旨意,命种师中所部占领函谷关,同样威慑洛阳...
第三道旨意,给驻守虎牢关的杨再兴,命他调动人马,向洛阳方向活动,做出攻击态势...
最后一道旨意,则直接下给洛阳御营指挥使刘光世,命其带所部人马撤出洛阳...
刘光世这个御营指挥使,是赵佶任命的,朝廷这边根本不承认。
如果刘光世能遵从旨意,那莫闲也不会难为他,甚至还会留他在朝中做官,如果他执意跟赵佶、赵构父子一条道走到黑,也就怪不得莫闲杀人了...
至于种师中,也就是小种帅,莫闲相信他知道如何选择,毕竟种彦崇还在京城,也向莫闲表达了支持,如果他在这时候反水,那莫闲就更有理由对他下手了...
之前以赵桓的名义,下旨招赵构护送赵佶回汴梁,算是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现在看来,真没什么必要了...
随着一道道旨意传出,承平已久的大宋,又开始暗流涌动...
经过这次火药事件后,汴梁城更现外松内紧之势,严控各类管制物品的同时,对进出汴梁的所有人等,进行无差别盘查,以确保万无一失...
就像莫闲说的,小心无数次不多,大意一次就要命。
按照“贵妃娘娘”的这条警训,群臣和众将,都比以前更小心了...
数日后...
“娘娘,太上皇派人复旨了,说将于近期返回汴梁...”
“什么叫近期?告诉他派来的人,三日内启程,否则本宫就亲率大军去迎接他”
白时中话没说完,就被莫闲不悦地打断。
刘光世已经遵旨率兵撤出洛阳,如此一来,莫闲就更有底气了。
其实莫闲早就知道,不是刘光世有多听话,而是赵构虽号称有二十万大军,但一来所有军需,都已被朝廷这边卡了脖子。
刘光世如果不想当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军队带回来交给朝廷。
再有,赵构纠集起来的军队,其底层架构,还是以岳飞的北军为主,这些底层官兵,根本不可能跟“苏贵妃”所率领的朝廷军队正面冲突。
如果刘光世不遵旨,只要莫闲派人联络一下,下面的官兵,就有可能哗变了...
最后,洛阳以为可以阻挡朝廷大军的几道关隘,都已被朝廷军队占领,此时的洛阳,就等同脱光衣服,可以被朝廷大军随时临行...
也就是说,赵佶、赵构父子所有操作,在莫闲看来,都不过是场闹剧,想结束,是随时都可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