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第三重工业基地

同时中华钱庄对移民,发放定向惠农低息贷款,用于购买种子、化肥、拖拉机等农业生产工具。

中华钱庄也对八大封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贷款。

八大封国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中华的商品,但他们没钱。

如此双方正好契合。

当人员开始大规模流动之后,经济也开始重新活跃。

至当年年底,中华的经济终于重新走向正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中华传统的北方各省和南洋各省,则有近一千万人口完成了迁移。

陈兴显这时也适时的开启,中州地峡第三重工业基地的建设。

官府的强力投资、对外的大规模贷款、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这一场经济大考,终于完成。

中华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农村有块地,城里有套房。

也成为中华所有百姓的标配。

经济好就去城里发展,经济不好就躲回家种地。

中华百姓的危机意识,让他们始终舍不得放弃土地。

而如此大的土地开荒,则导致必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一时间从大明、暹罗、高丽、交趾等国卖出的人口,都被这些农场消化掉。

为了保护中华自己的农业发展,臧玉冰也正式下令。

中华禁止任何粮食的进口,并加大对农业的补贴。

农村,永远是转移经济危机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大量的熟练工人迁移到东胜神洲,也给中州地峡第三中工业基地,带去了急切需要的工人。

城市的扩张,有时候的确需要有所限制。

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例,要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民以食为本,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坚持的治国理念。

这场持续近两年的经济危机,终于结束。

而在中华专注于内政经济的这段时间,陈兴荣的大楚帝国也一直在进行着他们的西进计划。

中华钱庄的贷款,无疑给大楚帝国和其他封国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各种之前不敢做的规划,都纷纷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