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有一种传说,说舜帝升天于舜源峰的一岩洞中,自舜帝升天后,岩洞也自然消失无踪。所以后人无处寻觅其踪影,把舜源峰视为舜帝的陵。
怀素等人行走在舜源峰顶,看着远处的风景,说说笑笑。
突然,怀素发现了一棵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的石枞。看上去约有一二百年的树龄。由于生长在石缝中,其根须裸露在岩石外面,紧紧的抱着岩石,向下方伸展,扎入泥土中,吸收着微薄的营养,顽强的活在山野石缝中……。
怀素叫住众人一起观看此棵石枞,黄益给其取名为"石缝树”,众人感叹起这棵树的坚强和韧性。怀仁又给其取名“坚强树”。(如果怀素等人能看到距752年后的又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还顽强的活着,不知他们做何感想)。
众人“唏嘘”了一阵,就开始下山了。
怀素灵感来了,随后赋诗一首,《石缝石枞》
我自山中来,
竟不染尘埃。
石缝中成长,
苦亦乐开怀!
众人连声称赞,此诗甚妙。
把“树坚强”拟人描写。性格豁达,开心乐观的形象跃然纸上!实为上作!
怀素也很开心,偶尔的写一首小诗,竟然获得众人称赞,也把心中所想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原来心情是这么舒畅,与喝酒和写字的那种舒爽即类似,也略有不同。
反正开心就是好的。
就这样,大家说说笑笑,就下了舜源峰,回到了报恩寺,正赶上寺院吃晚饭。
饭后,慧远法师叫人来找怀素述话。
二人在禅院里煮茶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