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已经有了准备,毕竟护国侯拒绝封赏,就是要一个这样的机会。
而且!
只是边境小城而已,他们并没有阻止这样的风气。
因为百官相信,这样的风气不可能吹到京都,只要京都稳住,一切都不慌。
可是却忘了,温水煮青蛙的道理。
建和四年秋闱,已经有女子考取功名,随即被天下学子批判。
"各爱卿,怎么说?"
此时,建和帝已经掌控绝对的主权,五年间,顽固派已经只剩下一小部分,南州书院涌出了许多事干人员,被建和帝考察过后提拔上来,现在文武百官绝大部分都是建和帝的心腹。
"牝鸡司晨,牝鸡司晨!"
老顽固依旧叫嚣着。
一直没有上过早朝的护国侯秦绾,今天破天荒的上朝了。
因为她听说女子考取功名,被批判后,就知道朝堂上一定会有人反对。
既然是她要的机会,秦绾认为自己就该将这机会死死的抓牢了,而不是让人吹毁。
对于顽固派,秦绾眉目坚韧,看着三朝元老"同样的考题,女子能考取功名,她们定然不比男子差,为何要得到批判?"
"男子想要比女子强,就该拿出实力来比拼,而不是跟乡下妇人一样只知道嘴上功夫。"
"你!!"老大人指着秦绾。
"怎么,老大人不敢让学子比拼?是不是怕最后发现,男子不如女子呢?"
"怎么可能。"
秦绾笑了"那就会试见分晓。"
"听闻老大人的得意门生,有两人学识过人,有状元之才。"
"好,会试见分晓,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怎么可能比得过男子。"老大人气得眼睛都红了,咬牙切齿道。
"百官都听着,输了老大人可不要哭鼻子。"秦绾有兵痞的流氓性子。
老大人被这么一说,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幸好只是气急攻心,昏厥了而已,并无大碍。
"百官可有异议?"
没看三朝元老都被气晕了,顽固派的头号种子都不能打了,他们哪里还敢有异议。
朝廷公布,有举子之名的,都皆可会试,不限男女。
京都震动!
许多书生学子在宫门前请求面圣。
建和帝没有见这些举子,而是颁布了圣旨:会试一决高下,若是一甲中有一名女子,则天下学子不分男女都可入学,科举考试不分男女皆可考取,天下学子,可敢接此比试?
会试一决高下?
男子傲然,自认为不会输给女子。
自然是接下了。
建和五年春,春闱在即
随着赶考的学子越来越多,京都越发的热闹。
北川书院、西南书院以及南州书院都安排了京都游学增长见识。
随着这些学子涌入京都,男女学服统一,女学子明媚自信走在京都街头。
渐渐的,发现随处可见,不用戴帏帽,就在街上行走的女子。
经常有诗会,分男女辩论,分学院辩论,皆批判女子科举为题展开,最终反对的被怼得哑口无言,放下狠话,会试见真章。
也有因为这比拼开的赌局,几乎是一边倒,全都压男子。
而赔率是两个极端。
周甜甜和慕来来四年后再见,发现大家还是原来的模样,一点变化都没有。
"这赌局你开的吧?"
"那十万两押女子赢,你押的吧?"
两人相视一笑。
参加会试的女子不多,应该说凤毛麟角。
等待结果的时间是难熬的。
题目是百官投选出来出来的五个人出的。
改题的则是另外投出来的五个人。
披星戴月,烛火燃尽。
熬了几个个通宵,五个人才将会试的学子的考卷给判完。
初判,还有复判。
复判三个,老顽固中选一个,建和帝的心腹选一个,还有就是始终保持中立的那一派选了一个。
半个月后,会试结果出来了。
会试结果一出,所有举子哗然,一甲中女举人占据三个,其中有一人排在第一。
无数举子不信,认为一定有问题。
热议越来越大,不少举子奔走各个官员府中。
复盘的那位老顽固闭门不见客,因为那个一甲第一的就是他选的。
脸都被打肿了!!
建和帝大手一挥,一甲进士考卷公开受会试学子检阅。
沉默!
北川、西南、南州走出来的学子拍手"好!!"
"居然是她。"周甜甜都无比的惊讶。
"她应得的。"慕来来说道。
谢怡,一个能在诱惑中清醒的小姑娘,一个听说可以女子当官后,重新入学堂的女子。
她也许在南豫平郡有点名气,但是在京都无人知晓,如今她却一战成名。
不甘心的学子们,盼着殿试。
毕竟,所有学子都不认为皇上会点一个女子为状元。
然而,殿试后,建和五年,新科状元为女子,名唤谢怡。
从此开启了建和盛世的新篇章。
京都学院建立,男女皆可入学,顽固派还在抵抗,却更多女子以谢怡为荣而选择入学。
小主,
建和帝时常与谢怡探讨国事,顽固派认为谢怡不可能官,极有可能进入后宫。
然而,建和八年,此时谢怡已经是户部侍郎。而新一批会试进士入朝为官,女子占据了三分之一。
就在顽固派要建和帝纳谢怡为妃时,建和帝恢复女子身份,下令选夫。
百官震动,引发混乱,但很快就被镇压,随即坦然接受。
毕竟,建和帝不是初登帝位,她即位八年,兼听则明,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广纳良才,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
朝堂上大部分都是她的提拔上来的,女子为官已然占据五分之一。
"清河县主为朝廷培育人才,功绩斐然,封为户部尚书。"
培育人才,不应该是吏部么?
百官用眼神交流着。
想到中华楼遍布整个大雍,清河县主钱生钱的本事,户部尚书之位非她莫属。
"昭和公主培育出优秀学子,广纳良才,封为吏部尚书。"
公主只是个虚位,吏部尚书那可是实权,掌控百官的考核。
两人一跃而起,成为一品实权大员。
建和十年,六部中有三位尚书是女子,建和帝生下皇女,即封其为皇太女。
女子的地位再一次因为建和帝而拔高一截,迎来更高的盛世。
两年后
慕来来和周甜甜辞官,一个二十四岁,一个二十六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建和帝不允,但奈何两人坚决,便同意了,让她们两人替天巡视,大雍疆土辽阔,在朝堂上是看不到的。
两人同意了。
"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