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收降百万黄巾

曹操连连摆手道:“哪里哪里,若非子义在,吾怎可能有如此大胜?一切都是子义贤弟的功劳。”

互相恭维几句,太史慈正色道:“吾毕竟是客军,事情既已了结,吾不便久留,修整两天便离开了。”

“子义为何如此着急?不如多留几天,这百万妇孺要如何安置可不容易啊,可否教授汝在北海所用的屯田之法,曹某感激不尽。”说着,曹操深施一礼。

典韦也在旁边应和道:“是啊师弟,好不容易见到了,何必急着返回?”

太史慈看了看投降的黄巾,点点头道:“那…吾再多留两天,只是北海已经来信催促了,我不可在这多待。”心里暗自嘀咕,晚两天应该没事吧?

曹操大喜道:“多谢子义,吾代百万妇孺谢过子义义举。”随后有些感慨的说道:“子义大才,还与我曹孟德渊源深厚,不知何时才能与子义齐心协力匡扶汉室,到时你我互相扶持并立向前岂不美哉?”这是稍微委婉的表达招揽之意。

太史慈也自然听出来了,可面对曹操殷切的眼神,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说道:“慈感谢曹公好意,但相国于我有知遇之恩,实不忍弃之。”

“子义忠义。”曹操点点头,看太史慈比较坚决也不在劝。

战后统计,百万黄巾大部都是妇孺,这些人自然是要转成百姓的,其中青壮有三十万左右,可以重新编练成军,这些收获可以大大的增强曹操的实力。美中不足的是,在战乱中很多黄巾脱离四散逃跑,刘辟、龚都、黄邵、徐和等几个大一点的山头趁乱逃离不知去向。

百万人的安置工作繁杂无比,就算曹操和太史慈两伙人齐上阵一时间也焦头烂额,太史慈短时间内自然是无法返回了。可远在北海的治所剧县此时恰恰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事件,不知太史慈知道后会不会怨恨自己为何没有早些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