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塞外全都是沙漠戈壁,连麦子都种不了,我们要怎么发展?”
郑三儿摇摇头,道:“塞外并不都是沙漠戈壁,也有许多绿洲泉眼之类的地方,否则那些蒙古人靠什么生存?我听说从神木县出边关往西北百里就有一个名叫红碱淖的湖泊,水草丰美、资源丰富,我们可以先派人去塞外探查一下情况再决定去不去!”
郑三儿力排众议,最终确定了踏出边关,到塞外发展的战略方针。
郑三儿找来几十匹马,派遣了几十人作为斥候出关侦查,成功找到红碱淖的位置,确认了红碱淖是个适宜居住生活的地方,并探查出红碱淖附近百里的范围内只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蒙古部落在游牧生活。
于是,郑三儿组织人力,砍伐木材,打造货车,赶制帐篷,准备干粮。
花费了差不多两个月做好了准备工作,郑三儿亲自带着近万人员,驱赶着上百牛马拖动的车队直奔红碱淖而去。
幸好前面做足侦查探路工作,仔细规划了行进路线,挑选的都是平坦开阔于通行的路线,八十多里的路程仅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走完了。
郑三儿率队到达红碱淖东南侧,立即组织人员在早已选定按照规划好的图纸竖立栅栏,打造大本营。
近万人经过一夜有条不紊的赶工,在红碱淖边上建立起了一座大寨的雏形。第二天附近放牧的牧民看到这座突然在一夜之间出现的营寨也是大感惊奇。
建好营寨外围,郑三儿留下三千人守卫,带着其余人返回神木,再次运输物资过来,然后继续施工,加固、扩建营寨,如此反复几次后终于按照预先的设计打造了一个边长六里的巨大营寨,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大本营。
那些一直在旁远远观望的蒙古人倒不是不想阻止郑三儿的行为,但看到郑三儿他们数倍于己的人员兵马,他们这些被林丹汗驱赶而来的残弱部落实在没有勇气去冲击那巨大的营寨。
郑三儿在红碱淖建设营寨,开垦土地种植粮食,也学蒙古人放牧,繁殖牛羊马等,一片热火朝天。
蒙古人在这些地方放牧生活了数百年,当然不会随意让外人进来挤占自己的土地、分享自己的草场。
在红碱淖以北百里的伊克昭盟一带便是鄂尔多斯部的地盘。鄂尔多斯部的额璘臣和沙克察虽然被林丹汗打败驱逐至此,但他们手下还有数万族人,实力相比郑三儿仍是强劲。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额璘臣和沙克察带着万余人马气势汹汹杀向红碱淖,二话不说对郑三儿发动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