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索性自山水之中,只管那一地民生”,自此之后,多了一位“醉翁”。
这一生仕途坎坷,可终究留下来一个青史留名。
【他那年任了主考
有数个文章极好
千古一榜叹人老
道诸位来的真巧……】
“长江后浪推前浪嘛,站在我的肩膀上,你们会走的更高的。”看到这里,欧阳修欣慰的舒了口气。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个世界交给他们,我放心。
而之后的一众古人想起那一场“千古龙虎榜”也是忍不住心生向往。
且不说那一年三苏名扬天下,曾巩兄弟四人一同上榜。
更是有着张载,程颢这等程朱理学的奠基人。
每每想起那横渠四句,一众古人那真是热血沸腾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段话,简直就是读书人至高无上的理想。
难怪说“诸位来的真巧”呢。
这等豪华阵容,怕是千古无二了吧!
【自苏洵有了长子
应怕是以他为耻
便二十七岁才开始
真正的拿起笔纸……】
“嗯,知耻而后勇嘛,总不能让儿子笑话老子吧?”
听到这里,苏洵欢笑道。
而一众古人则只剩下佩服了。
二十七岁?
换作他人,二十七岁才开始学,怕是耐不住性子吧,屁股都坐不住,更遑论拿稳书籍?
所以说,怎么别人是唐宋八大家,而自己不是呢?
所以当历朝历代古人听到“可惜他不善考试,落榜了整整几次”的时候,却是半点小瞧之心都没有。
笑话,那可是被编入三字经里面的人物啊什么的
考试是死的,而才学可是不可复制的啊!
不少人连连高呼“我宁愿用三十年科举不中来换苏老的文采!”
而对此,得到的则是无穷的白眼:“得了吧,你TM算盘都敲得震天响了!”
要是有苏老的才学,还需要考试?
那特么得是皇帝来请你做官了。
就一本《权书》就足以立世了。
而随着“一蓑烟雨任平生”吟诵完毕,总算是到了满目期待的苏东坡了。
【那朝堂上的争斗,和市井间的铜臭
自东坡一眼全看透,又哪如一碗好肉
这百年来第一人,迈进了那座宫门
可直言不讳的人臣,他又能活个几轮……】
小主,
是啊,子瞻本就是乐观而又率性而为的性格,可偏偏直言不讳基本上没几个人能接受。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遭到了一贬再贬,哪怕将地方治理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换得天下万民赞,可也架不住党争来的厉害。
特别是在听到“可朝中不看功绩,仅抓着他的词句,连甚是一些游记,也要去问个何意”的时候,不少古人都是连连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