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皇后自幼在家各种作活,父亲张峦虽是屡试不第,每日书画也不勤练,却也不曾懈怠。
张大丫自小负责家中杂务,各种不懂的东西都要好奇的紧,每日耳濡目染,记住的东西竟是比张峦这个背书的还要多。
小主,
再加上出身乡村,自是比大家闺秀要活泼跳脱,天真烂漫,哪怕是琴、棋这些没见过的东西,只需粗看几遍,便也很快就能上手,稍加指点,便可通熟。
弘治皇帝见惯了宫里规规矩矩的宫女,何曾见过这般奇女子,心中更是笃定这张氏便是自己天定的妻子。
因此对其更是宠爱,其间,有不少大臣极力劝阻小皇帝,表示:
正常皇帝除了皇后,当有三夫、九嫔。
陛下你应当多多纳妃,多多生娃才是啊!
这事关我大明江山社稷啊!
然而弘治皇帝却是认准了张皇后,任你怎么去劝,我就是不纳!
而正常女子,又有几个愿意和其他人分享自己丈夫的?
张皇后只是一个乡村出身的女子,自是不会有大家闺秀的那种拘束。
大臣一劝诫弘治纳妃,张皇后便不理弘治皇帝,严重时甚至还笑着对弘治皇帝道:
“要不咱俩和离了吧?你也能多娶几个。”
(和离:离婚)
弘治皇帝自是不肯,大臣们见弘治皇帝一直不愿再纳,也便不了了之了。
之后,自是有陆陆续续的上书奏请皇帝纳妃的,但也都被弘治皇帝暗自压了下去。
还特么建意纳妃?
不想朕安生过日子啊!
对于这种奏疏,当时年少轻狂的弘治皇帝直接在奏疏上回了四个字:
“关你屁事!”
这句话是和自己老婆张皇后学的,弘治皇帝初闻很稀奇,经常挂在嘴边,后来处理了两年朝政,发现这话甚是不雅,自诩为君子的弘治皇帝便不再用了。
也便由此,皇帝惧内,张氏善妒,这种坊间流言便出来了。
而张皇后也不在意这个,在宫中骂了几次那些个大臣,也便不再理会了。
自小没有外戚亲人的弘治皇帝,对于家人的地位极其看重,也极其向往。
娶了张皇后,对于张家也自是多有厚待,不但将张家兄弟当成自己的亲弟弟看待,对于自己的老丈人,更是当成了亲爹侍奉。
历来外戚,都是要等皇子成年登基或建府封王,为显示皇家奖赏,方才会给其母娘家封伯爵,以示厚待奖赏。
而十几岁的弘治皇帝,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人之后,直接不顾反对,提前就给张皇后之父封了寿宁伯,随后没两年直接就封侯了。
我丢!
大臣们被吓着了,纷纷劝阻。
然而,然并卵.....
其后,张峦过世,弘治皇帝痛哭流涕,亲自为其写了碑文,追赠‘昌国公’,墓地更是逾制,以亲王规格下葬。
其长子张鹤龄袭爵‘寿宁侯’,次子张延龄受封‘建昌伯’,满朝震惊,因为这‘建昌伯’的府邸居然也是按侯爵的规格建的!
这意思就是,以后还得抬一下呗?
可任是百官如何上书劝阻,依旧还是没用,弘治皇帝铁了心的要好好对自己的两个妻弟。
这事儿,后来也便不了了之了。
正是因为弘治皇帝的万般宠溺,张家兄弟的跋扈,也才日益递增。
张鹤龄年岁大,懂得多,胆子小,一肚子坏水儿,许多事不敢做便去怂恿自己的弟弟做,完事儿兄弟二人五五分账。
一个负责出主意,一个负责实施。
放高利贷、欺行霸市、强占民田,这些都是常有的事。
弘治皇帝对这两个妻弟。宠溺到了何种地步呢?
有明一朝的皇帝,多有伴伴(即自小陪在皇帝身边侍奉的小太监,皇帝登基后,多掌宫中要职,为皇帝亲信),弘治皇帝共有三位,即萧敬、李广、何鼎。
弘治皇帝登基后,萧敬领东厂,为司礼监掌印秉笔太监。(负责掌管皇帝宝印,朱笔勾勒奏疏,一经勾勒,奏疏即刻生效为皇帝令,下发实施)
李广管内官监,主管: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以及米盐库、营运库、皇坛库。国家营造的宫室陵墓。(宫内的工部)
何鼎为神宫监掌印太监,掌宫内、太庙洒扫、香灯等事,常伴弘治身侧,弘治有事不决,多问策于其,诸多口谕,也皆由其指派下达。
张峦死后,张家兄弟,多以探望长姐为由,出入皇宫,每有奏请,弘治与张后,无不应许,内帑之银,十之六七,均花在了这两人身上。
有一次,张家二兄弟应邀,参加宫廷内部的晚宴。
两人居然趁着弘治皇帝上厕所之时,戴起了皇帝的宝冠!
一应太监、宫女何曾见过如此大逆不道之举?
登时吓得都跪在了地上,大气都不敢喘。
幸有大太监何鼎发现,上前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