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进奏院?
进奏院乃是大宇朝便已有之机构,原系诸侯于京师设立,作诸侯及其藩属入京朝觐君王的寓所,渐渐成为诸侯在京官员联络办公之地。各诸侯于进奏院置有进奏官,向朝廷报告本藩情况,呈递本藩表文,向本藩及时报告朝廷及其他各藩情况,传达朝廷诏令、文牒等事。
沿袭到了大肇,成为大肇各路府军监司场务在京办事机构。太宗年间设立都进奏院,不仅收各路进奏院于一处,进而将其发展为总领天下邮递的总办机构,即总领全国诸路监司及府监军与朝廷上下往来邮递事。录进奏官百二十人,分司各地邮递进奏事。
看似一个杂务衙门,其实掌握着一项其他任何中央衙门都无法企及的要务。这也是当时,紫舒軚以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的根由,可以说新政成败进奏院独占三分。
此即是进奏院状,此乃是经由进奏官采编成文并传发至地方,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文牒,地方也因此能通过汇编的消息更直观知晓君王好恶及朝廷中枢的动向。不同于地方呈送章奏以及朝廷下发诏令御札皆有严谨核发流程,进奏院状最开始只是知后官和副知将新闻汇总到一起并整理,交给进奏官,进奏官以小纸手书之,只在小范围内传递。
正是在紫舒軚监进奏院期间,完成了正规化的改革,建立定本制度,将进奏院状正规化,即信息搜集整理完毕后,还要经过审核、打回、更改、复核、留底、印刷、发布这一系列流程,这一套流程即被称为“定本”。而都进奏院的职责限定为搜集新闻,门下后省负责整理,然后交由给事中审核,审核完成后再交付都进奏院将其印刷,发行。最终的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紫舒軚如此改革看似是自削权柄,本是都进奏院的独立院务成为了受政府监管的专务,但其实从整体来看这项改革是必然的。紫舒軚是站在当时掌控朝政的新党整体利益上,来实施改革的。“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相公们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能够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进奏院以审查通过的样本作为标准本,传之各地,不得超过范围。同时,邸报的抄发制度有了明确的规定,即不准在邸报之外别录单状,邸报每十天抄发一次,发往地方的邸报到州、军一级,限定只有任免大臣、赏功罚过、保荐官吏等内容才可抄报。如此一来,各地官员所看到的文本乃是朝廷的意志,君主的决策,这对于依附于君主的新党来说是能够将改革措施和方针能切实传递到基层的喉舌。
另一项改革是将各地官员的奏章及申禀文书均通过进奏院转递,诏敕及中央各官署符牒也都由进奏院颁下确定为法度。默认的陈规在于没有违背规则所对应的惩罚,而法度意味着,今后官员奏章必须经过进奏院,非经皇帝审批过的奏疏擅自传报,便要以违制论处。但由于皇帝审批发下的奏章很多,谁来判定该奏疏是不是应在邸报中抄发,这一权限便掌握在门下后省负责文告官员的给事中手里,即“判报”。所以,新党只需抓住监进奏院和门下后省给事中这两个职事官,就完全拿捏了日常朝廷与地方往来信息的传递,控制了话语权。
因此新党无须挑战旧党勋贵的高官重臣,只需牢牢抓住这些品级低却掌握核心权力的职位便可左右朝局。始作俑者便是紫舒軚,而新党也将这种技巧应用于各职司中枢上。而紫舒軚自然成为旧党眼中钉、肉中刺。
而对于新党也可以说成也紫舒軚,败也紫舒軚。
且先说说紫舒軚此人。
紫舒軚,字子齐,乃是西川峨山人氏,此人与宗放也有一段渊源。
此人豪放不受约束,钟爱饮酒。少年时尝作任侠事,豪放不羁。及冠而父丧,于是收拾浪荡性子,才开始认真读书,同时照顾病母幼弟,把持门庭,渐为乡里所重。时天章阁待制杜溢任当地转运副使,此公少年时曾遭两位兄长虐待,用剑砍他。后来他到母亲那里,继父不肯收留,只好四处流浪。乃有侠气富商相里氏不仅收留此公,助其读书出仕,还将女儿相嫁,成就一段佳话。因此得知此地有紫舒軚者,不仅孝敬寡母,友爱兄弟,还有着好文采,正所谓自己缺什么就羡慕别人有什么,此公便偏爱紫舒軚,竟屈身做他教师,等紫舒軚服丧日满,更是让紫舒軚在他府内读书。
且说紫舒軚服丧三年寸酒未沾,如今便放开酒性,待每日黄昏的时候读书,并边读边饮酒,动辄一斗。杜溢对此深感疑惑,就派人去偷偷观察他。当时紫舒軚正在读《五典·虞书·文命本纪》,当他读到大禹父亲鲧因治水不利而窃天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天帝震怒,于是帝舜令祝融杀于羽郊,治水功亏一篑。他拍案叹息道:“鲧以直亡,功业难成,惜乎哉!”于是满满喝了一觞酒。又读到后面帝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他又拍案叹道:“鲧殛禹兴,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如此艰难终成功也!”又喝下一觞酒。杜溢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于是乃将女儿嫁给了紫舒軚,这一对儿翁婿又是一段佳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杜溢与宗放乃是故旧,皆是西昆仑京兆府的乡党,紫舒軚由此与藜修相识。藜修性情刚烈耿介,而紫舒軚性情洒脱豪放,但不曾想这样格格不入两个人竟成了莫逆之交,文风上互相学习,彼此借鉴,皆推崇士悦、宗放、之文风,不顾流俗耻笑,一起提倡古文。
二十二岁则登科,历任地方,以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着称。庆康新政,为士悦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