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户部、兵部、五军府全都管着海运。

因为政出多门,所以管理十分混乱。

宋礼直言不讳地抨击海运,这几个大臣脸上火辣辣的。

迁都困难重重,头一只拦路虎就是海运。

朱标神情凝重,问道:"海运颓废到了这个地步,究竟是何缘由?众卿有何高招整顿?"

众大臣全都沉默不语,大殿中静得可怕。

朱标见无人答话,便点名道:“骞义,你来说说。”

骞义迟疑片刻,道:“这……海运牵一发而动全身,还需从长计议。”

朱标连问了杨士奇、茹常、夏原吉、刘璟,徐辉祖数人,都是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海运承担着南北粮食物资的连运,好比唐僧肉,六部、五府、都院、地方三司,沿海卫所,从中分一杯羹的人不在少数。

大家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何必彼此为难呢?

看到这万马齐喑的场景,朱允熥挺身而出,朗声说道:"父皇,儿臣有一策。"

朱标十分欣喜,"讲!"

朱允熥道:"儿臣的办法是官管民营。"

朱标问道:"官怎么管?民怎么营?"

朱允熥道:"开放海禁以后,浙江、福建、广东涌现了很多海商,多者有百余条船,少者亦有二三十条船。他们出海贸易是有季节的,一年总有三四个月是白白闲着无事可干的。"

"朝廷可设立专门的海运衙门,与这些海商接洽,将运粮、运兵的任务发包给他们,至于运价,则用投标的方式。"

投标?众臣面面相觑。

夏元吉:"请问殿下,如何投标?"

朱允熥道:"这就需要户部和工部核算一下。每年从南方运往北方的粮食、食盐、布匹究竟有多少,花费的运费有多少,然后以二折的运价发包出去。"

夏元吉诧异地问道:"如此之低的运价,谁愿意承接?"

朱允熥冷笑道:“海运的价格本来应该比河运低的,却硬生生比河运高出了三倍。这其中必有缘由。如果认真去查,又会引起轩然大波。"

"孤以二折价发包出去,虽然不高,但也并不算低了,是一个很公道的价格了。"

"况且,对于承运海商,朝廷可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费等,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他们除了运送朝廷物资之外,还可运输民间物资,这又是一笔大生意,还愁没人做吗?”

小主,

“如此一来,既利用了海商的闲置船只,又节省了朝廷的开支。而且,由海商负责运输,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避免损失,其效率必然高于现行的官方海运。"

"商人的本性是逐利,这么大笔的生意,谁不抢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