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刀刀扎在七寸上,张信脸色变得惨白。
笔杆子就是道统,刀把子就是法统。几千年来,笔杆子和刀把子之间的斗争就没有停息过。
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要打击笔杆子,不许他们妄议朝政。
刘邦也很讨厌儒生,最喜欢抢儒生的帽子,往里面尿尿。
文景也用黄老之言,不用儒家。
一直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传统儒家作了一次巨大的改造,竭力向皇权靠拢,儒家才获得皇权的认可,走上政治舞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者。
大一统的中原王朝,皇权具有碾压一切的力量。
儒者手无寸铁,他们想要和皇权较量,只能借助一种虚构出来的东西——道统。
文王~周公~孔子~子思~孟子~荀子~叔孙通~董仲舒~韩愈~朱熹,代代相传。
实际上的儒家是从周公开始放弃神权,确立了国家世俗化的道路。
孔子发现教育的巨大威力,为学术精英参与治国打下基础。
孟子鼓吹"仁政"、"民贵君轻",给君权套上笼头。
商鞅借用法家的外衣,确立军功爵制。
再到叔孙通假借扶龙而屠龙,将桀骜不驯的汉王朝关进礼法的笼子里。
董仲舒抛出"天人感应",给皇权套上绞索。
最后由司马迁等史学家填土,用浩瀚的史书给后世治国立下标杆……
道统的实质就是以道德为大旗、以思想为武器,占据政权合法性的解释权,对皇权进行挟制。
儒家最理想的治理模式是圣君贤臣,合他们心意的皇帝就是各种溢美之词,就是有道之君,反之就是各种抹黑,就是无道昏君。
儒家竭力想将治理体系安排得妥妥帖帖,但强势的皇帝不会就范。两者之间的斗争也就在所难免。
儒家不得不屈服于皇权的暴力压制,他们既想获得皇权的支持,又想限制皇权的乱作为。
碰到兵强马壮,不讲武德,动不动就开片的皇帝,儒家的那杆道德大旗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