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如疾风般传到南京,大臣们聚集在朝堂之上,面色凝重。

骞义气得胡须颤抖,"此獠竟敢背信弃义,不处死不足以平民愤!"

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引起一片附和之声。

刘璟拱手道:“陛下,陈祖义作恶多端,屡次劫掠沿海,欠下了无数命债。请陛下杀之!”

众臣纷纷附和。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群情激愤,仿佛要将整个朝堂都掀翻。

朱标对陈祖义的欺罔之举也是异常恼怒。

朱允熥双眉紧蹙,忧心忡忡说道:"此事或许不像表面那般简单,恐有内情。恳请父皇下旨调查,再作定论。”

此言一出,大臣们脸上无不写满了惊愕。

中书舍人刘三吾年近八十了,直言不讳地说道:“太子此举实在不妥!陈祖义乃是恶贯满盈,怎能轻饶?”

礼部尚书白信蹈义正辞严说道:“太子莫要被海贼的花言巧语所蒙蔽!此等恶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众大臣纷纷点头附和。

这两位,明年春闱大试,将会卷入南北榜案,那又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连遭两个德高望重老臣的当廷指责,朱允熥脸倏地红了红,坚持说道:

“孤并未说过轻饶,只是说要查清,这有什么不妥的。陈祖义虽为海贼,但在剿灭史大威、岛津义雄之役中,也是立有大功的……”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更多的反对声淹没。

朱允熥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朱标,说道:“儿臣认为,还是应该先查清楚,才能下结论。"

眼见儿子的处境如此尬尴,朱标挥挥手,说道:"先退朝吧,此事明日再议。"

大臣们摇头叹息着走了。

回到了乾清宫,朱标问道:"你不知道众怒难犯的道理吗?"

"儿臣知道。"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那么固执?你是大明的太子储君,为一个海贼开脱,实在有损你的声誉和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