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就看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士兵们在街上忙碌,百姓则在一旁观看。

过了一会儿,杨逸和其他屯长汇报了这些年士兵们被克扣的军饷总额,黄石不知从哪里找到一本笔记本,飞速记录着,一边还不停与王翦争论。

"嘿,你看我这字,怎么样?一辈子都学不完吧?"

"你算算,这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多少,快点,你皱眉干什么?这么简单的计算,你竟然想这么久,啧啧,你的脑子……"

王翦一脸黑线,恨不得夺过黄石的笔记本撕碎,再狠狠揍他一顿。王翦是战将,又不是账房先生,写字那么好干啥?算账还要这么快?

王翦暗骂黄石卑鄙小人,君子 ,十年不晚,小人阴险,早晚都会报复。黄石抓住机会就打压他,十足的小人!王翦不会和这种人计较,只是这家伙脑子确实聪明,那些数字不假思索就能算出来。

"主公!"黄石合上手中的笔记本。

"历阳城共有三名将士,其中屯长一名,将领一名。根据他们所说,这些年他们被克扣的军饷总计万千两银钱。"

像王翦这样的武将,自然不会理解短时间内统计出如此详细的数据有多么艰难。但人群中,一位识货的老者惊讶地看着黄石,对身边的人感叹道:

"了不起,真是太了不起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么多人的军饷算得清清楚楚。唉,如果我的当铺有这样的人才,我又何必年老还亲自去店里忙碌呢?"

旁边的人也赞同地点点头,甚至建议这个当铺老板。

"黄老爷,不如您打听一下,这位书生是否已婚?您家中不是还有一位如花似玉的 吗?我看这位书生长得俊美,和您家那位正好般配。"

黄老爷听到“如花似玉”时,老脸微红。他本人眼睛小,鼻子大,嘴巴宽大,自家女儿绝不可能用这个词形容。不过,黄老爷并未自卑,心想,我有钱,有很多钱,难道钱还不能打动这个青年吗?

谁不喜欢钱呢?

---

在众人面前,是两座金银堆积如小山的宝藏,一座庞大,一座较小,引得围观的百姓瞪大眼睛,既想数清它们的数额,又好奇嬴政接下来的举动。

第160章 姓氏们的疑惑

当姓氏们还在疑惑为何要将金银分开堆放时,屯长杨逸向秦始皇禀报道:“大人,较大的一堆是杜扒皮和韩都尉的小金库,而较小的一堆则是历阳城官库的。”秦始皇满意地点点头,杨逸的声音适中,让在场的人都能清晰听见。

杨逸机智过人,是个可造之材,秦始皇暗自决定要好好培养他。果然,姓氏们听完杨逸的话后纷纷炸开了锅:“该死的杜扒皮和韩都尉,他们的私人金库竟然比官府的钱还多!”

“没错,他们这些年没少从我们这些老姓头上捞好处。”众人议论纷纷。“哎,做官不仅有权,还有钱。我得赶紧让儿子好好读书,将来也争取当官。”

这番话道出了实情,却引来旁边人的侧目:“你想让你儿子也变成 ,像杜扒皮那样?”原想称赞杜扒皮,但想到他刚被砍头,那人便打消了念头,不想自家孩子也遭受这般不幸。

黄石带着几个士兵清点完金银,向秦始皇报告:“大人,大堆金银总计万两,小堆只有两万两。”姓氏们的咒骂再次响起,虽然他们早知两人敛财多,但具体数字仍让他们难以抑制愤怒。

“该死的,要这么多钱干什么?现在好了,脑袋都没了!”众人咒骂道。“活该,有钱没命花!古人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家睁大眼睛看看,杜扒皮就是最好的教训。”

秦始皇站在士兵面前,高声道:“这里的金银足以补发你们以往的军饷!”接着,他命令:“现在,列队,由伍长带领,依次来我这里领取钱款!”

“什么?”所有人惊讶地看向秦始皇,他要拿出这么多钱给士兵们?

士兵们从未想过秦始皇会补发拖欠的军饷,现今官员多为贪婪之辈,他们只关心私利,哪会在乎士兵们的生计?原以为年轻的大人只会发放本月军饷,如今听说要补发,他们一时都愣住了。

小主,

“愣着干嘛?还不快去?”秦始皇催促道。

“快点,领完军饷我还有话要说!”于是,士兵们带着惊喜与紧张走向黄石,领取久违的军饷。

蒙恬和王翦负责发放,杨逸和其他屯长维持秩序,场面井然有序。黄石表现出色,只需士兵报出姓名和入伍时间,他立刻能说出对应金额,让蒙恬和王翦交付军饷。

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士兵们的军饷全部发放完毕,他们面带笑容,有的甚至按住胸口,沉重的银两揣在怀中,这是意外之喜。而姓氏们开始低声讨论。

第节 姓氏监督

“嘿,老王,地上还有那么多银子,怎么办?”“我想那个年轻人会找个理由吞掉这笔钱。”“是啊,这么多钱,谁不动心呢?”

有人听到他们的议论,暗自感叹,那位年轻人刚刚还为他们做了好事,砍了坏蛋的脑袋,以为他是好人,然而面对巨量金银,他也难免俗啊。

秦始皇的声音传来:“各位父老乡亲,请仔细看!”“这笔钱我秦始皇分毫不动,将用于改善历阳城姓氏的生活!”“稍后我会公示账目,详细列出如何使用,届时还请父老乡亲们监督。”

姓氏们愣住,虽然每个字都明白,但连起来却一头雾水,他不要这笔钱?这笔钱是给我们的?

“他还打算公示账目?告诉我们怎么用?这算怎么回事?”姓氏们疑惑不解,怎么会有我们监督官员的道理?

第节 善待老兵

看着姓氏们呆滞的模样,秦始皇并不意外,他知道自己的话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无论在大秦还是千年以后,他的话语都有相同影响力。毕竟在封建社会,脑力者统治,体力者受治,哪里轮得到姓氏来监督官员?

话已出口,且会照做,姓氏们目前无法理解,但等他们亲眼见证,便会彻底明白。秦始皇知道此事急不来,因为根深蒂固的思想并非一朝一夕可改变。

他不再理会姓氏,转向士兵们:“不愿继续服役的,现在可以退伍!”“并且,我会给予退伍士兵小额补偿,以助他们安家。”

士兵们闻言又是一阵喧哗:“不想当兵就可以离开?还给钱安家?大人是在开玩笑吗?”

我这么大以来,从未听说世上会有这样的好事?会不会是大人您对我有些误解,实在抱歉,毕竟您刚刚为我们补发了军粮,但即便如此,我仍禁不住猜测,您是否有所隐瞒,呃,是计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