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孰轻孰重,冉闵还是分得清的。
冉闵整日无所事事,便带着雪晴四处溜达,巡视各地的春耕情况。
整个山西没有了战争,一片欣欣向荣。
冉闵与雪晴二人策马奔腾,观赏大好河山,心情十分舒畅。
这一日,冉闵与雪晴来到太岳山脉脚下,此时已是黄昏,只见夕阳西下,远处群山山峦叠嶂,树木阴郁;近处村庄小河环绕,古树参天。
百姓人家炊烟袅袅,杏花盛开,间或有牧童晚归,骑牛吹笛,真是一片祥和盛世。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冉闵小声吟唱,心道:“古人真是诚不欺我啊!”
雪晴听后,却是惊讶地笑道:“哥哥,你还会吟诗啊?”
冉闵转头看向雪晴,笑道:“怎么,看不起哥哥?哥哥我可是熟读唐诗三百首啊!”
“唐诗三百首?那是谁写的?” 去大明扶贫
冉闵嘿然一笑,心道:“又说漏嘴了!”
冉闵转头看向农家,笑道:“今晚我们便在这杏花村住宿吧!”
“杏花村?真是个好听的名字!”
雪晴心中高兴,与冉闵一同骑马来到村中,找到一处酒家,一边喝酒,一边赏花,高兴地不亦乐乎。
时间很快来到了七月份,这一年整个山西风调雨顺,庄稼喜获丰收。
冉闵下令,所有赋税减半,百姓听闻,无不称赞。
不为别的,只因在高都城外,3.5万名将士开耕了近百万亩良田,且实现了自耕自给,这一下子便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就在这一日,忽有将士来报:
“陛下,秦皇苻健驾崩了,独眼龙苻生继任皇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