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一般在京城四处飞。
毕竟能把人逼得在铺子面前刻字的铺子,京城这还是第一家。
瑶光把鱼做好以后依旧去了昨日卖鱼的地方,靠着昨日打出来的名头很快就把鱼给卖完了。
卖完以后,婆孙二人并不着急回去,反而是看了周围的院子。
来京城几天,瑶光已经把京城周围的地形摸了个透,虽然是靠着半夜起床摸透的,但并不妨碍瑶光找到自己心中合适的地点。
首先,这个地方得安静,也就是说居住在周围的邻居相对较少,遇到棘手的事情处理起来比较方便。
其次,就是院子大小和价格要合适,再接着,就是交通便利的问题。
得方便她去抓鱼卖鱼。
靠着这些,瑶光精准定位了一处街道,带着孙氏走了过去。
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些日子,瑶光通过收集周围的信息学习到了一些省钱的手段。
直接去院子的主人问,比去牙行找中间人更省钱。
孙氏跟着瑶光一路走了过来,虽心中信任孙女,可在看路口处的铺子和香味时,孙氏心里难免一咯噔。
这街上的铺子,怎么都是做白事的铺子?
世人皆对天地鬼神心中敬畏,路上遇到的山庙总会想着去拜一拜,遇到白喜事总会退避一翻,害怕自己冲撞了什么。
只是人终有一死,总不能偌大一个京城找不到卖寿服、棺材的地方。
所以那些白事铺子都扎到了一处,经营铺子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
在几个好心铺子主人的帮助下,瑶光找到了成功找到了两件出售的院子。
一个稍大,两进两出,一个则小一些,是一户人家分家以后建了一堵墙隔出来的,就是一个小小的院子,迈进院门就能把里面瞧个明白。
院子的主子无儿无女,前几年过世了,院子就空了下来。至于隔壁的兄弟,早早把院子给卖了,这些年来杳无音信。
孙氏自然是想租那小院子,不过这小院空了这么多年,自是有他的缺陷。
因为屋子的原主人,就是在院内病故的,听说还是撞邪生病以后病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