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破局之路

李轩咬了咬牙,果断下令:“与优质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锁定价格和供应数量,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

在这艰难时刻,李轩成为集团的“定海神针”。他每天工作到深夜,频繁与各部门负责人商讨对策,从市场分析到成本控制,从研发方向到人才管理,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无数个夜晚,他独自坐在办公桌前,对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报告,思考着集团的未来出路。

就在李氏集团苦苦挣扎时,转机出现了。政府推出重大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李轩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第一时间组织团队研究政策,准备申报相关项目。“这是我们走出困境的希望,一定要全力以赴,争取政府支持。”

经过精心准备和激烈竞争,李氏集团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和详细的项目规划,成功获得政府的项目支持和资金补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我们的救命稻草,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推动集团转型升级。”李轩深知这笔资金的重要性,亲自监督资金使用,确保每一笔支出都用在关键技术研发和生产改造上。

有了政府支持,李氏集团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科研团队日夜奋战,实验室里灯火通明,经过无数次失败与尝试,终于推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

“这次的新产品一定要打响,让市场重新认识李氏集团,重塑品牌形象。”李轩对新产品寄予厚望,亲自参与产品推广和营销策划,从产品定位到宣传语,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

新产品推出后,迅速引起市场关注,订单纷至沓来。生产车间恢复往日繁忙,机器24小时运转,工人们三班倒赶制订单,集团业务开始回暖,营收数据逐渐回升,大家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但李轩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喘息,要想真正摆脱困境,还需长远规划和布局。“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成绩,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李轩的带领下,李氏集团逐渐走出危机阴影,重新踏上发展快车道。然而,新问题接踵而至。随着市场对高端产品需求持续增加,集团生产能力逐渐跟不上节奏。

“李总,订单越来越多,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仍无法按时交付产品。客户投诉不断,我们的信誉受到严重影响,很多老客户都开始动摇。”生产经理满脸焦急,额头上满是汗珠。

李轩眉头紧皱,眼神果断:“立即评估扩建生产线的可行性,同时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双管齐下,尽快解决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

经过详细调研和分析,集团决定一方面投入巨额资金扩建新生产线,规划新厂房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智能化生产设备;另一方面组织生产团队进行流程优化培训和实践,邀请行业专家指导,全面梳理改进生产流程,去除繁琐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扩建生产线过程中,土地审批和环保评估等问题接踵而至。土地审批手续繁琐,需提交大量文件材料,审批周期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环保评估要求严格,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提出更高标准。

“李总,这些手续办理比预想的复杂得多,时间拖得太久。相关部门审批流程繁琐,一个小问题就要重新提交材料,来回折腾。”负责项目审批的专员焦急地说道,脸上满是无奈。

李轩亲自出马,多次前往政府部门,与相关负责人耐心沟通。他详细阐述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采用先进环保技术的情况:“我们的项目不仅能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还能为地方经济做出巨大贡献。我们会严格遵守环保要求,采用最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希望能加快审批进度。”

在李轩的不懈努力下,审批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但新生产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短期内仍无法彻底解决生产压力。

此时,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些新兴企业凭借灵活经营模式和创新营销策略迅速崛起,抢占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