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年 河套地区局势与应对

成化九年,大明的北方边境局势犹如绷紧的弓弦,一触即发,而河套地区更是这紧张局势的核心所在。那片广袤的土地,水草丰美,本是天然的畜牧良场,却因处在大明与北方游牧部落的交界之处,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战火频燃,百姓流离,让人为之揪心。

据《明史·鞑靼传》记载:“是时,鞑靼部落屡入河套,据为巢穴,出没为寇,边民苦之。朝廷数议剿抚之策,然终未得全功,河套之患,遂为边防大忧也。”这般简短文字,却道出了当时河套地区那严峻且棘手的局势,鞑靼部落将其视作自家地盘,时常以此为据点,侵扰大明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虽多次商讨应对之法,可成效却不尽如人意,也由此拉开了一段围绕河套地区局势与应对的曲折故事帷幕。

在榆林卫,有一位名叫苏景阳的指挥使,年逾不惑,面容透着一股历经沙场的沧桑与坚毅,身姿依旧挺拔,一身戎装彰显着他的威严。他性格豪爽,为人重义,对这河套地区的局势忧心已久,眼见着鞑靼人在那片土地上肆意妄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中早有一股要将其驱逐、保境安民的壮志豪情,只等时机一到,便要大显身手。

这日清晨,阳光洒在榆林卫的校场上,苏景阳如往常一般召集麾下的将士们操练。看着士兵们整齐的队列、昂扬的斗志,他心中稍感欣慰,可一想到河套那边的状况,又不禁皱起了眉头。操练完毕后,他将几位亲信将领叫到跟前,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如今那河套地区的鞑靼人越发张狂了,屡屡犯我边境,扰我百姓,朝廷虽有心解决,可迟迟未定下良策,咱们身为大明的将士,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不管啊,得想些法子才是。”

众将领纷纷点头,一位名叫赵虎的千户说道:“大人,那鞑靼人来去如风,又熟悉河套的地形,咱们要想对付他们,怕得先派人去摸清他们的底细,知晓他们的活动规律,方能有的放矢呀。”苏景阳觉得有理,当下便决定派出几支小队,乔装成牧民或者商旅,深入河套地区去探查情况。

苏景阳麾下有个年轻的百户,名叫李逸风,生得机灵聪慧,身手也颇为矫健。他听闻要去河套探查,心中既兴奋又有些忐忑,主动向苏景阳请命道:“大人,属下愿率一支小队前往,定不辱使命,为大人带回有用的消息。”苏景阳看着他,微微点头,说道:“逸风,此次任务危险重重,你可得小心谨慎,若遇危险,切莫逞强,保住性命才是首要。”李逸风抱拳行礼,坚定地回道:“大人放心,属下明白。”

李逸风带着一队精心挑选的士兵,乔装改扮后,便朝着河套地区进发了。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鞑靼人的巡逻队伍,观察着沿途的情况。只见那原本宁静的草原上,如今到处都是鞑靼人的营帐,牛羊成群,显然他们已在此地扎下了根,过得颇为自在。

有一回,他们在一处山谷中歇息,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传来,李逸风赶忙示意众人隐蔽起来。只见一队鞑靼骑兵呼啸而过,扬起阵阵尘土,那为首的鞑靼人嘴里还吆喝着一些听不懂的话语,看样子是刚从边境劫掠归来,驮着不少抢来的财物和百姓。李逸风握紧了拳头,心中愤恨不已,暗暗发誓定要让这些鞑靼人付出代价。

经过数日的探查,李逸风等人终于摸清了一些鞑靼人的活动规律。他们发现,鞑靼人多在每月的月初和月中会集结大队人马,去边境的几个富庶村镇抢掠,而且每次返回河套后,会在一处名叫黑风谷的地方进行分赃和休整。

李逸风带着这些消息,悄悄返回了榆林卫,向苏景阳如实禀报。苏景阳听后,大喜过望,说道:“逸风,你此次立了大功啊,有了这些消息,咱们就能好好谋划一番,给那些鞑靼人来个迎头痛击。”

当下,苏景阳便召集众将领,商议作战计划。有的将领提议直接出兵攻打黑风谷,趁鞑靼人分赃之时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可也有将领担心,那黑风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万一鞑靼人有所防备,设下埋伏,己方恐怕会损失惨重。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苏景阳沉思片刻后说道:“咱们可先派一支佯攻部队,从正面吸引鞑靼人的注意,然后再派精锐之师绕道从山谷后方突袭,两面夹击,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如此一来,胜算或许能大些。”众将领听了,觉得此计颇为妥当,便开始着手准备作战事宜。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出兵之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榆林卫中有个名叫王二麻子的小兵,平日里好吃懒做,又贪财胆小。他偶然间得知了此次出兵的计划,竟起了歪心思,想着若是将这消息卖给鞑靼人,定能换来不少钱财,下半辈子就衣食无忧了。